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该对联出现的背景是
| A.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
| B.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
| C.中央纠正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
| D.中共八大召开,提出尽快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
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斯多亚学派认为:“在世界和宇宙理想面前,一切民族、国家和个人都是平等的;理性是人类追求幸福的重要基础”,还提出了人人皆兄弟和世界公民的政治主张。这些主张与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的思想一起,构成了西方早期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据此判断斯多亚学派思想的主要内涵是
| A.神是万物的尺度 | B.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 |
| C.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 | D.上帝是永恒的存在 |
元朝画家倪瓒善画竹,他说:“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以他为代表的一类画家强调绘画应该以意入画、以文入画、以诗入画、以书入画。下列画作符合其绘画理念的是
清初思想家朱之瑜认为做学问应该有益于社会。他说:“为学之道,在于近里着己,有益天下国家,不在掉弄虚脾,捕风捉影。”他的这种思想与下列哪位思想家最为接近
| A.李贽 | B.朱熹 | C.王夫之 | D.顾炎武 |
有学者认为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贵族文学,庄重深沉、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通俗易懂、娓娓道来。出现这种由贵族文学向平民文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趋向繁荣,市民阶层日渐壮大 |
| B.社会生活去掉了伦理纲常推动了文学的大众化趋势 |
| C.造纸术等技术创新利于平民文化发展 |
| D.中外文明的交流频繁有利于文化的吸收与创新 |
广东第一大儒陈白沙说“专求用力之方,亦卒未有得。于是舍繁求约,静坐久之,然后见吾心之体隐然呈露。”据此分析,陈白沙的学习方法是
| A.独尊儒术 | B.格物致知 | C.温故知新 | D.反省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