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元年后出现的几百家报纸、几十家学术或政论性杂志,以及十几万所大小学校,不仅使知识分子在数量上猛增,而且为他们提供了更为独立的职业(例如教师、记者)、社会地位和更大的社会流动可能性。”这反映了民国成立后( )
| A.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 | B.报纸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 |
| C.报纸实现了专门分工 | D.报纸进一步开启了民智 |
(2015年广东卷文综16)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革 |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
| 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起源 |
(2015年福建卷文综18)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
| 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 |
| 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 |
| 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度的提高 |
| 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 |
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该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 B. | ②③①④ |
| C. | ③①②④ | D. | ④②③① |
(2015年新课标Ⅰ卷文综31)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
|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
|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
(2015年上海卷历史24)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应分别出自( )
| A.《民报》、《时务报》 | B.《民报》、《天演论》 |
| C.《天演论》、《时务报》 | D.《海国图志》、《天演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