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的意识 |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主张 | D.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的思想 |
徐光启《农政全书》载有:“海上(松江府一带)官、民、军、灶(指明朝的灶户,是以熬制食盐、缴纳盐课的方式为朝廷服役的户籍,他们可以开垦明朝廷拨给他们的土地作为服盐役的生活保证)垦田凡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这说明
A.明朝鼓励垦荒,发展粮食生产 | B.明朝棉花种植面积扩大 |
C.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是主流 | D.棉纺织业是税收主要 |
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由此推断,宋朝
A.君权进一步制约相权 | B.强干弱枝,加强中央集权 |
C.集体宰相制正式确立 | D.政事堂与枢密院共享最高行政权 |
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 )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 B.标志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 |
C.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 D.宣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
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其中①②处应该是( )
A.金田起义、天京变乱 | B.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
C.永安建制、天京变乱 | D.定都天京、天京变乱 |
下列不平等条约组合中,搭配有误的是( )
A.增开天津为商埠——《天津条约》 |
B.割香港岛给英国——《南京条约》 |
C.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北京条约》 |
D.允许投资设厂——《马关条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