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指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全球化加剧了移民间的矛盾 |
B.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 |
C.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
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 |
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地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这一时期形成的主要动因是
A.新航路开辟 | B.早期殖民扩张 |
C.工业革命的进行 | D.第一次世界大战 |
美国联邦政府没有设立国立大学,美国的大学分为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公立大学主要为州立),在最高水平的大学中,私立大学占主要位置。这一局面反映了
A.人民主权原则 | B.分权原则 |
C.三权分立原则 | D.自由平等原则 |
《汉漠拉比法典》中称其条文是太阳件的旨意,《摩奴法典》被称为摩奴神的旨意,《古兰经》被称为真主的旨意。而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的,并未称是神意,相反,其中还有调整宗教关系的条文。这表明罗马法
A.否定宗教和神学 | B.重实际而不尚理论 |
C.体现了自然法精神 | D.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
通常情况下,修改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5年或者1978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
A.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B.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
C“文革”时期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D.1982年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651年“王麻子”刀剪店创立,20世纪50年代“汪麻子”“旺麻子”“老王麻子”“真王麻子”等68家手工刀剪作坊统一使用“王麻子”商标,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材料表明
A.国有经济的优势确立 | B.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
C.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 D.政治运动波及到经济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