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史记·太史公自序》肯定了“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的治国策略。该治国策略反映了一下哪一学派的政治思想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原创】改革是当今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主题之一,合时宜的正确改革能够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本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据司马迁讲,商鞅先后三次去见秦孝公,第一次讲“帝道”、第二次讲“王道”、第三次讲“霸道”。秦孝公只对商鞅所讲的“霸道”感兴趣。以下对秦孝公当时对“霸道”感兴趣的原因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商鞅前两次去见秦孝公,由于紧张等,没有讲清楚“帝道”与“王道”
B.商鞅鉴于先前两次的失误,在讲“霸道”时格外认真,打动了秦孝公
C.战国时期,诸侯之间战争不断,“霸道”治国思想最受统治者的青睐
D.“霸道”治国思想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及巩固皇权的需要

2014年2月19日,习近平会见连战时强调,“两岸同胞要齐心协力,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至于两岸之间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我们愿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我相信,两岸中国人有智慧找出解决问题的钥匙来。”这充分说明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和平、平等、民主协商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尊重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
D.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

1936年初,国民政府规定,对农产品加工,提倡就农村或其附近发展,对一般工业应由政府实行保护和奖励的政策,对于那些地方上无力举办的大工业,应由政府、企业家一致进行。这说明国民政府采取的行动是()

A.实行“币制改革” B.鼓励外资投资国内产业
C.提倡国货运动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辛亥革命的“剪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下面对“辫发之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欧风美雨作用的产物 B.体现了历史的不断进步
C.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 D.昭示了国人的文明程度

【改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不断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政治上,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建立、对峙,并不断瓦解,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经济上,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建立,并不断瓦解,世界经济格局朝着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以下对当今世界格局的相关认识和解读,理解有误的是()

A.世界政治格局的的多极化,其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B.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的作用,既阻碍,又促进
C.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定格,即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大国局面
D.经济全球化的加强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不断冲击着“一超多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