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苏州园林》
①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②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③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文中第①段划线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第②段加点词“艺术”与“技术”位置能否对调?为什么?
下面几个句子选自选文第②段省略号处,请结合上下文,为其排出正确的顺序。
①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②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③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④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⑤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文中第③段两个加点的“这”分别指代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说明对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梅叶》
①刚上大学时,经常到校园的东北角去散步。那里有一片树林,一条清粼粼的小河。河岸边有一棵梅树,我总少不了从它的身旁经过。
②初见那棵树,我以为它只是一棵普通的树,样子平淡无奇。秋天里,那棵树无花无果,叶子青里有黄,黄中带青,既不像枫叶那般地火红,也不似香樟树的叶片那样地翠绿,倒是早早现出了衰败的气息。以至于我不愿意多看它几眼。
③那个冬日的下午,我刚走到小河边时,忽闻一缕清香扑鼻而来。咦,哪来的香气?伫足,眼望处,我惊讶地看到那棵不起眼的树,原来是梅树啊!树上的梅花,有的打着红红饱满的花蕾,有的通红地绽放开来。此时此景,真的是“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怎不令人心生喜欢。
④有点奇怪的是,梅树上竟找不到一片梅叶了。看地下,有许多的梅叶,有的枯黄发脆,有的发黑残缺,被无数双脚踩踏过的痕迹。抬头赏梅花,低头看梅叶,我顿生出一些感动来。
⑤古往今来,有多少诗词文赋咏赞梅花?有多少支画笔描绘过梅花?数也数不清。赞美和倩影,都属于梅花,梅叶则像个永不入世的隐者,默默无闻。
⑥无疑是梅叶经春天,历夏秋,吸取阳光雨露的养分,积攒能量使梅花得以开放。梅花开了,梅叶就毫无倦意地纷纷离去,而且一枚不剩。我想,梅叶的心思,应是为了更加突出梅花的静好,不扰人视线,让人们一心把所有的情感都倾注在梅花上吧。
⑦人世间,没有哪一种花的叶子,能像梅叶那样豁达和淡定。蔷薇花虽美,却少不了被人说“红花也得绿叶扶”。桂花很香,无奈浓密的叶子,遮掩住了一树好花。
⑧在家庭,如果说梅花是儿女,那么梅叶就是慈祥的父母;在校园,如果说梅花是学生,那么梅叶就是甘当“人梯”的老师;…………
⑨梅花凌寒独自开,超凡脱俗的人格精神,值得大家敬仰。梅叶的宽厚仁爱,更加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⑩在我的人生旅程中,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为梅树是不长叶子的。那时的我,犹喜锦上添花,人云亦云,以为这就是做人和处世的真谛。
⑾当年,“白梅和尚”目睹风雨打落白桃花,而遁入空门。我见满地梅叶,感悟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才是做人和处世的根本。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1、4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文章以梅叶为线索,赞颂了梅花的美丽倩影和超凡脱俗的气质。
B.第⑦段用对比衬托的手法表现了梅叶的豁达和淡定。
C.本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主旨鲜明突出,感情真挚。
D.文章结尾引用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歌颂了梅叶的谦虚品格。

.顺着文章的思路,在文中省略号处再续写一句,使它和上文构成排比句式。
.阅读文章第⑤段,请对划线句作赏析。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本文内容,探究“梅叶精神”的内涵。
 《名师高徒》六位金牌音乐制作人在经过仔细挑选后纷纷找到了自己中意的爱徒,并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对各自的徒弟进行了专门的指导。包小柏为配合李扬璐的舞蹈亲自上阵为其伴舞;小虫老师对丛浩楠也是照顾有加,《任逍遥》中将较难的部分放心交给徒弟表现;游鸿明老师更是心甘情愿为唐宁伴舞,还特地为唐宁创作了一曲串烧歌;至于“音乐诗人”李泉在节目中更是与王艺同台弹琴,为其伴奏;“小胖”袁惟仁为让朱洁的歌声更好地体现,在演唱时把有难度的部分都交给了朱洁,自己则甘当和音的角色。

演奏快乐
①曾经有人对我说过:“听说,摩天轮的每个格子里都装满了幸福。在我仰望摩天轮之际,是否也能感到些许的快乐?那么,幸福为什么离我如此遥远?”我对这个人说:“既然想要幸福快乐,为什么只是仰望摩天轮,而不去亲身体验一番?只有真正体验过的人,才会感悟到幸福与快乐……”
②的确,快乐的人是会演奏快乐的。
③演奏快乐,就是品位快乐。不论是巍峨雄壮的高山,广袤无垠的大海,云彩飘飘的蓝天,还是沁人心脾的气味,绚丽斑斓的色彩,感人肺腑的话语……这些如宝石一般晶莹璀璨的快乐总是在我们身边盘旋。眺望高山,我们应有心田豁然开朗之感;遥望大海,我们应为生命的宽广而骄傲;仰望蓝天,我们应为云朵飘散后的重聚而高兴……懂得品位这些快乐的人,自然会得到快乐的青睐。
④演奏快乐,就是留住快乐。流星瞬间的消逝,昙花一现后的凋零,蒲公英随风飘零……这些转瞬即逝的美好,总会带给我们瞬间的幸福与快乐。快乐的人知道将快乐延续:流星消逝,还有宁静美好的星空;昙花凋零,还有来年绽放的期许;蒲公英飘走了,还有随风飞舞的绚烂……即使人生路上,事业、前途、爱情、家庭都如泡沫一样破灭了也不必悲观。试图留住这些快乐,学会将快乐延续。那么,快乐的天使终将降临在你的身上。
⑤演奏快乐,就是寻找快乐。童年时的我们是那般天真灿烂:一个硬币能让我们玩儿出许多花样;一张纸能让我们折出各式各样的图案;一个易拉罐能让我们踩成高跟鞋;……那时的我们有什么忧郁?有什么烦恼?那时的我们总是寻找快乐,沉浸在快乐的梦幻里。现在为什么不能?考试没考好会难过很长的时间,比赛失利了会不停地责怪自己,恋人离开了会惆怅得难以自拔,工作不顺利会一个人生闷气……难道这些都是我们成长的代价?在历经沧桑,饱受岁月的洗礼之后,那份童年时寻找快乐的本能也消逝得无影无踪。万世沧桑,悲欢岁月,痛苦难免,可是,懂得寻找快乐的人,快乐的旋律总会在他的心头回响。要相信,仰起头,就有蓝天!
⑥你是否还在仰望摩天轮,期盼些许的快乐?不妨亲自去坐一下吧。独自转动的摩天轮,会带你领略你所想不到的快乐!快拿起你心爱的乐器,从现在起,用你的心灵去演奏快乐。相信你能演奏出无比精彩的乐章!
相信,快乐的乐曲可以演奏到地老天荒!
(选文有删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综观全文,作者开篇和结尾都写了摩天轮,简要分析作者写摩天轮有什么作用?
.演奏快乐,就是寻找快乐。相信你在童年时代也寻找到了许许多多的快乐。结合你的体验为第⑤段空白处补写两个句子。(注意:不要答在第⑤段空白处,2分)
答:童年时的我们是那般天真灿烂:一个硬币能让我们玩儿出许多花样;一张纸能让我们折出各式各样的图案;一个易拉罐能让我们踩成高跟鞋;……
.请谈谈你对全文最后一个句子的理解。
.你会演奏快乐吗?请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演奏快乐的。

阅读记叙文,完成小题。
羚羊过山冈
凌仕江
  是一个黄昏。东边太阳,西边雨,这是罕见的太阳雨。雨中夹着雪花。
  一辆像是从战争中突围而来的大卡车在风中的尘埃里爬行。车上的人蓬头垢面,有的像难民,有的像游客,有的戴着大墨镜,有的挎着相机,有的还举着枪。
  只要翻过山脊,前面就可看见纳木措了。
  这样的情景,仿佛是为一个即将展开的电视画面特意安排的。但在西藏的许多地方,这样的环境和场面却再自然不过了。小男孩记得很清楚,车子一直围绕着一座山在转,向上,再向上转。当时的天很暗很暗,暗得几乎要将世界万物吞没。车上的人渐渐停止了嘈杂的声音,有的感到头晕目眩,有的已经昏昏欲睡,有人开始在风中低低地呻吟,他们都在经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
  只有小男孩的目光是清醒的。他睁大神采飞扬的眼睛锁定正前方——
  大拐弯过了又是小拐弯,车子发出几声急促的鸣笛。就在车拐来拐去的颠簸中,不知何时,路边的山岗上出现了三头羚羊,两大一小,像三个飘然的倩影。
  小男孩情不自禁地张大了嘴巴:美,真是太美了!
  车上的人从男孩的声音中醒来了:“哇,你们看,真是美啊!它们真是和谐的三口之家呀。噢,美丽的风景,可是不能带回家了……”
  就在大家感慨万千的时候,突然,枪声贯耳——
  “砰——砰。”
  小男孩眼睁睁看着一头羚羊倒在血泊中时,惊吓得吐出了舌头。车上的人迟缓又呆滞地瞪大了眼睛。然后,一阵喧哗和骚动。
  小男孩不顾司机反对,纵身跳下车去,疯了一样扑向那只血染的羚羊。他的心在痛,比枪口下的羚羊更痛,他痛他不能替这只羚羊挨一颗子弹。
  车上已经乱成一团。有人声嘶力竭地喊:“是谁开的枪?”要将那个坏人狠狠赶下车去。
  车很快又启动了。可谁也没想到,剩下的两头羚羊竟仰起头迅猛地追了上来。车开得很快,羚羊追得很慢、很慢,看得出,它们的脚也伤得不轻,路上散落了一些血迹斑驳的蹄印。那只幼小的羚羊跑出几步,便停在原地上,它凄婉的声音越来越小。
  小男孩背对着地上两只一大一小的羚羊,他的身子挤在众人中显得异常的高大,风卷走了他的太阳帽,他怀抱里受伤的羚羊好像睡得很香、很香。
  那只奔跑的羚羊追了很远、很远,它最终绝望了,突然长嘶一声,调转头,跪倒在经幡飘摇的山口。幼小的那只羚羊在山口哭泣。它的声音被五彩经幡传得很远、很远。
  小男孩不时地回头,张望着它们。他燃烧的眼睛钻进了羚羊跪拜的眼睛里。他内心的血在咆哮,风和雪把他和怀抱里的羚羊裹得很紧、很紧。
  经幡的影子越来越模糊,山口的墓碑越来越远,羚羊呆望着男孩的眼睛,默默站起身,调转头,向四周望了望,然后,悻悻地、艰难地消失在了众山之上。
  小男孩说他从没看见过那么悲伤的眼睛,像一轮血汪汪的落日。就在那一刻,日破西山红似血,当雪花渐渐远去的时候,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在天湖的纳木措上空缠绵悱恻。万道霞光普照大地。
  小男孩猛地一甩头,泪珠儿叮咚一声掉了下来,像写在水面上的童话,那么晶莹,那么凝重,如同魔沼里凝固的一汪水银,那么那么那么的蓝……
(选自2010年第7期《读者·乡村人文版》)
.第三段中画线句写车上人们的种种反应,有什么意图?
.试依据提示,概括小男孩子对羚羊的感情变化:赞美→ →怜惜。
.试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1)小男孩不顾司机反对,纵身跳下车去,疯了一样扑向那只血染的羚羊。
(2)他燃烧的眼睛钻进了羚羊跪拜的眼睛里。
.“羚羊呆望着男孩的眼睛,默默站起身,调转头,向四周望了望,然后,悻悻地、艰难地消失在了众山之上。”请发挥合理的想象,说说羚羊妈妈离开时内心会是怎样的想法?
.本文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羚羊母子的追车、跪拜、哭泣和凝望等行为,试体会这样写的妙处。

阅读议论文,回答小题。
厚道是一种美德
鱼春
荣获2009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母校北大一次开学典礼上的演讲中,讲到自己在北大上学时的一段故事。他说,我从小学一年级就一直打扫教室卫生。到北大后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一打扫就是4年,我们宿舍从来没排过值日表。另外,我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大家看我打水习惯了,最后还产生这样一种情况,有时我忘了打水,同学就说“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但是我并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因为大家都是同学,互相帮助是理所当然的。又过了10年,到了1995年的时候新东方做到了一定规模,我希望找合作者,就跑到美国和加拿大去找我的那些同学。这时他们毫不犹豫地放弃优厚待遇,回国加盟,和我一起创业,并给了我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他们说:“俞敏洪,我们回去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打了4年水。我们知道,有你这样一种精神,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喝粥。”于是才有新东方的今天。俞敏洪的这段故事,引起人联翩的浮想,从这件“小事”想到了厚道做人的大道理。
厚道是豁达大度的处世之道。是待人诚恳,能宽容,不刻薄;是表里如一,吃老实饭,干老实事;是人性中的一种美德,最能打动人心。厚道让人信赖,让人踏实,让人放心,让人感动。厚道人作为朋友可交,作为同事可信,作为领导可敬。厚道人不会算计你、欺骗你、出卖你。厚道如冬日的斜阳,夏日的和风,与厚道人打交道就像在洒满月光的湖面上泛舟,让人宁静而温馨
厚道是一种道德追求。是心地善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事不斤斤计较,遇到别人伤害不记恨,得到别人救助图报答。与厚道人相处,无须心灵设防,不用察言观色,活得轻松自然。
厚道是做人的立身之本。古训:天道酬勤,厚德载物;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厚道人在人生路上少积怨,跋涉途中朋友多。幸运总会光顾那些厚道之士,使他们的付出得到回报,事业取得成功。
古人说:“善不可失,恶不可长”。人们赞美厚道,呼唤厚道,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太多不厚道的人和事存在。厚道是社会文明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抑恶扬善,厚道人越多,不厚道的人越少,就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和谐,社会的阳光越灿烂,生活的花朵越鲜艳。
(选自2010年3月10日《今晚报》)
.通读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第一段叙述俞敏洪在北大上学时的一段故事,有什么作用?
.第二段画线句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作者为什么认为“厚道是一种美德”?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是什么意思?作者引用这句话目的是什么?

阅读说明文,回答小题。
外星植物的颜色
林泉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绿色星球,在它上面生长的植物多以绿色为主。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其他星球上的植物可能比地球上的植物拥有更为缤纷的颜色,比如红色、橙色和黄色,甚至可能是七色彩虹中的任何一种,不过,蓝色除外。这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恒星的质量、温度决定着行星表面的环境状态,而环境状态又决定了生命能否出现、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外星植物如果存在,它们的颜色将取决于本星系的“太阳”光线的光质(光谱成分)。
光合作用最理想的颜色是黑色。从理想的情况来说,叶子颜色应该是黑色的,因为这样它就可以吸收所有颜色的光,才便于更大限度地用这些光进行光合作用,来更多地制造自己的食物。然而,大自然为什么“选择”了绿色呢!
这就要从远古谈起了。地球上最初的植物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起作用的是一种原始细菌。因为能够透进海洋里的光是很少的,所以,这种植物要进行光合作用,必须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才够制造自己的食物。所以,这种植物就呈现很暗的颜色,可以联想到我们现在吃的海带的颜色。比如,生活在深水中的红藻含有一种叫藻红蛋白的东西,它就可以吸收很多种颜色的光,所以它的叶子就几乎是黑色的,这对在深水中进行光合作用是最理想的。后来,地壳运动使海洋变成了陆地,这些植物必须适应这种环境变化。现在,它们生活在有充分光线的地方,再像原来那样,吸收所有颜色的光就容易被这么多的光线灼伤了。所以,绝大部分的陆生植物,由于光线充足,绿光完全没被吸收利用,而是都被反射出去了。我们眼睛接受到这种光线,所以看到的植物是呈现绿色的。
外星植物为什么不可能是蓝色的呢?地球外的植物也是绿色的吗?我们已经知道,生活在地球上的植物大部分都是绿色,这是因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得最少的太阳光就是绿色光。而其他恒星发出的光的光谱可能与太阳不同,因此在其他行星上生长的植物,在进化过程中选择吸收和反射的光也可能不同。通过进化,外星植物会吸收光线中某一种或几种颜色。如果外星球上的植物叶片对红色光线的吸收最弱,那么这个外星的森林和草地非常可能是红色。科学家认为,彩虹光谱中的所有颜色都有可能成为外星植物的颜色,但是他们认为植物不可能是蓝色。外星植物不可能是蓝色,因为蓝色蕴含的光能比较高。植物对光线的吸收效率取决于光线蕴含能量的强弱,蓝光能量较高,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因此更容易被叶片吸收。这种直接的“颜色辨别法”等于为宇航员在太空航行中寻找生物提供了“第一准则”。通过分析其他星球的光谱得出的研究结果,宇航员在寻找外星植物时就会知道应该以什么样的颜色为目标。
(选自2010年第9期《百科知识》,有删节)
.外星植物如果存在,那么决定外星植物颜色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联系语境,说说文中加点短语“绝大部分”和“非常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
.文中画线句采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地球上绝大部分陆上植物呈现出绿色的原因是什么?
.外星植物为什么不可能是蓝色的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