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舒婷的《在那颗星子下》,完成后面问题。(20分)
①母校的门口是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两旁凤凰木夹荫。夏天,海风捋下许多花瓣,让人不忍一步步踩下。我的中学时代就是笼在这一片红殷殷的花雨梦中。
②我哭过、恼过,在学校的合唱队领唱过,在恶作剧之后笑得喘不过气来。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③高中时,我们有那么多学科,只要把功课表上所有的课程加起来就够吓人的,有十一门课。当然,包括体育和周会。仅那个绷开线的大书包,就把我们勒得跟登山运动员那样善于负重。我私下又加了近十门课:看电影、读小说、钓鱼、上树……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把读书当玩了,还是把玩当作读书。
④学校规定,除了周末晚上,学生们不许看电影。老师们要以身作则,所以我每当大摇大摆屡屡犯规,都没有被当场逮住。
⑤英语学期考试前夕,是星期天晚上,我串了另外三个女同学去看当时极轰动的《五朵金花》。我们咂着冰棍儿东张西望,一望望见了我们的英语老师和她的男朋友。他们在找座位。我努力想推测她看见了我们没有,因为她的脸那么红,红得那么好看,她身后的那位男老师(毫无根据地,我认定他也教英语)比我们的班主任辜老师长得还神气。
⑥电影还没散场,我身边的三个座位一个接一个空了。我的三个“同谋犯”或者由于考试的威胁,或者受到良心的谴责,把决心坚持到底的我撂在一片惴惴然的黑暗之中。
⑦在出口处,我和林老师悄悄对望了一眼。我撮起嘴唇,学吹一支电影里的小曲(其实我根本不会吹口哨,多少年苦练终是无用)。在那一瞬间,我觉得她一定觉得歉疚。为了寻找一条理由,她挽起他的手,走入人流中。
⑧第二天我一觉醒来,天已大亮。老外婆舍不得开电灯。守着一盏捻小了的油灯打瞌睡,却不忍叫醒我起来早读。我跌足大呼,只好一路长跑,幸好离上课时间还有十分钟。
⑨翻开书,眼前像骑自行车在最拥挤的中山路,脑子立即做出判断,那儿人多,那儿有空档可以穿行,自然而然有了选择。我先复习状语、定语、谓语这些最枯燥的难点,然后是背单词。上课铃响了,b-e-a-u-t-i-f-u-l,beautiful,美丽的。“起立!”“坐下。”赶快,再背一个。老师讲话都没听见,全班至少有一半人嘴里像我一样咕噜咕噜。
⑩考卷发下来,我发疯似地赶着写,趁刚才从书上复印到脑子的字母还新鲜,把它们像活泼的鸭群全撵到纸上去。这期间,林老师在我身旁走动的次数比往常多,停留的时间似乎格外长。以致我和她,说不准谁先扛不住,就那样背过气去。
⑪成绩发下来,你猜多少分?113分(基础题100分,附加题20分,满分共120分)!真的,附加两题,每题10分,我全做出来了。虽然beautiful这个单词还是错了,被狠狠扣了七分,从此我也把这个叛逃的单词狠狠地揪住了。
⑫那一天,别提走路时我的膝盖抬得有多高。
⑬慢!
⑭过几天是考后评卷,我那林老师先把我夸一通,然后要我到黑板示范,只答一题,我便像根木桩戳在讲台边不动了。她微笑着,惊讶地,仿佛真不明白似的,在五十双眼睛前面,把我刚刚得了全班第一名的考卷,重新逐条考过。你猜,重打的分数是多少?47分。
⑮放学后,林老师来教室门口等我,递给我成绩单,英语一栏上,仍然是叫人不敢正视的“优”。
⑯她先说:“你的强记能力,连我也自叹不如。以前,我在这一方面也是很受我的老师称赞的。”沉默了一会儿,只听见一群相思鸟在教室外的老榕树上幸灾乐祸。她又说:“要是你总是这么糟蹋它,有一天,它也会疲累的。那时,你的脑子里还剩了些什么?”
(17)还是那条林荫道,老师纤细的手沉甸甸地搁在我瘦小的肩上。她送我到公园那个拐弯处,我不禁回头深深望了她一眼。星子正从她的身后川流成为夜空,最后她自己也成为一颗最亮的星星,永远闪烁在我记忆的银河中。哦,我的林老师。本文记述了作者读书时的一件小事,情节设计很巧妙,一波三折。请你写出三个意外之处。(6分)
结尾段划线句,“纤细”与“沉甸甸”看似矛盾实则含有深意,结合句义说说你的理解。(4分)
第①段景物描写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别写出来。(4分)
舒婷女士《在那颗星子下》中的林老师和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老师在对待学生方面有何相同之处?舒婷女士对林老师和鲁迅先生对寿老师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分别概括出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6分)
阅读下面的消息,完成后面的题目
人民网 北京5月31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在30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要求菲方切实尊重中国的领土主权,尽快撤出在黄岩岛海域的船只。
有记者问,据报道,中国和菲律宾国防部长近日在柬埔寨会晤,请介绍有关情况。菲国防部长称双方达成共识,缓和两国在黄岩岛事件上的紧张态势,请证实。
刘为民称,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在中国-东盟国防部长磋商期间会见了菲律宾国防部长加斯明,国防部已就此发布了相关消息。梁光烈部长充分阐明了中方在黄岩岛问题上的立场。
刘为民强调,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向来不存在争议。中方维护领土主权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中方要求菲方切实尊重中国的领土主权,尽快撤出在黄岩岛海域的船只。
刘为民表示,中方坚持通过双边外交协商解决当前事态,希望菲方能够同中方相向而行。目前,中菲双方保持着正常的沟通和对话。请为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
标题: 中国与菲律宾舰船在黄岩岛对峙已经持续整整一个多月了,对于中菲黄岩岛领土之争,你怎么看?
六床病人
⑴她无力地躺着,脸和身体都明显有了变化。忘了这是第几次认真地注视着她,仿佛多年前,他在小小的摇篮旁直注视着我。
⑵他的眼皮有些松弛了,眼镜被拉扯成三角形,外眼角向下垂着。脸上布着淡淡的褐斑,并不密集。身体很瘦弱,然而腹部略有突起。
⑶之前的六十年,她有着各种身份:丫头、梅梅、老师、妈妈、老张、老伴、外婆。此刻,他只有一个称呼:六床病人。
⑷医生细致地询问病情,对每次询问,她都一脸茫然。是身体里的秘密机关已经衰败到她无法察觉的地步,还是他从来没有关注过他们?
⑸医生转过身问我:“她从前做过什么手术?”
⑹“从前,从前......”我反复念叨着。从前,我们在哪里?
⑺家乡的小砖瓦,一年四季超市漏雨。没有自来水,到街道唯一的自来水打水处提一分钱一桶的水。她常年不吃早饭,只为省下一点钱给孩子买点营养品,尽管他们仍然瘦弱很多。她经常在半夜三更惊醒,抱着发烧的孩子,深一脚浅一脚地奔向全县唯一的医院,然后整夜地陪着孩子打点滴。那是一个男人长期在外地工作的家,一个有两个幼小孩子的家。家的外面,有一个毕业班的孩子们在注视着她。
⑻她天性乐观,在房前屋后开垦几块空地,种了多样新鲜蔬菜。生长蓬勃的各色蔬菜,给了我们许多乐趣和希望。在最艰苦的日子里,我们总能吃上鲜嫩的白菜、生脆的小黄瓜和柔软的茄子。她在县城唯一的书店给我们买《科普大全》、《儿童文学》、《365夜故事》。夜幕降临,孩子们在她悦耳的故事里入睡。每到星期六,学生们聚集在简陋的屋檐下,听她讲解着一道道难题。她是那么美丽,衣衫整洁而别致,皮肤白皙,眉眼如画。
⑼有时候,她也暴跳如雷。我的任性和一味沉迷于绘画常引发她的怒火。还有,因为我参加同学生日会的晚归,她拿起衣架抽我的大腿,大声吼叫:“你知道我养你们容易么?我一个人!”
⑽“想起来了么?”医生问
⑾我茫然,印象里,她总是健康快乐的,像是钢铁不能摧垮,怎么会生病、甚至做手术?
⑿“两次生孩子都是剖宫产手术。”突然,她小声地说。
⒀医生顿了片刻,点点头,无语。
⒁点滴打上了,每天四瓶。医生拿来表格,各种空格,密密麻麻。
⒂人的一生,五分钟就在一张表格上填充。身体的奥秘,也在细致的检查后一点点显露:脑部梗塞、肾囊肿、也肌缺血、贫血。
⒃我认真注视着她。这个与我有着非同寻常关系的人,曾经也是曼妙的女子。几十年的岁月,仿佛形成一个断层,中间有多少悲欢离合啊,依稀记得的却只有她的美丽和美好。
⒄那些断层中间的日子,或许就是我们成长的故事。文中的母亲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文章第⑵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第⑷段划线句中,母亲为什么对医生的询问“一脸茫然“?
联系上下文,如何理解⒃段中加点词“断层“的含义?
读完本文,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香 市
“清明”过后,我们镇上照例有所谓“香市”,首尾大约半个月。
赶“香市”的群众,主要是农民。“香市”的地点,在社庙。从前农村还是“桃源”
的时候,这“香市”就是农村的“狂欢节”。因为从“清明”到“谷雨”这二十天内,风暖日丽,正是“行乐”的时令,并且又是“蚕忙”的前夜,所以到“香市”来的农民一半是祈神赐福(蚕花二十四分),一半也是预酬蚕节的辛苦劳作。所谓“借佛游春”是也。
于是“香市”中主要的节目无非是“吃’’和“玩”。临时的茶棚,戏法场,弄缸弄
瓮、走绳索、三上吊的武技班,老虎,矮子,提线戏,髦儿戏,西洋镜,——将社庙;五六十亩地的大广场挤得满满的。庙里的主人公是百草梨膏糖,花纸,各式各样泥的纸的金属的玩具,灿如繁星的“烛山”,熏得眼睛流泪的檀香烟,木拜垫上成排的磕头者。庙里庙外,人声和锣鼓声,还有孩子们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声音,混合成一片骚音,三里路外也听得见。
我幼时所见的“香市”,就是这样热闹的。在这“香市”中,我不但鉴赏了所谓 “国技”,我还认识了老虎,豹,猴子,穿山甲。所以“香市”也是儿童们的狂欢节。
“革命”(指1924~1927年间的北伐战争)以后,据说为的要“破除迷信”,接连有两年不准举行“香市”。社庙的左屋被“公安分局”借去做了衙门,而庙前广场的一角也筑了篱笆,据说将造公园。社庙的左偏殿上又有什么“蚕种改良所”的招牌。
然而从去年起,这“迷信”的香市忽又准许举行了。于是我又得机会重温儿时的旧梦,我很高兴地同三位堂妹子(她们运气不好,出世以来没有见过像样的热闹的香市),赶那香市去。
天气虽然很好,“市面”却很不好。社庙前虽然比平日多了许多人,但那空气似乎很阴惨。居然有锣鼓的声音。可是那声音单调。庙前的乌龙潭一泓清水依然如昔,可是潭后那座戏台却坍塌了,屋椽子像瘦人的肋骨似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一切都不像我儿时所见的香市了!
那么姑且到惟一的锣鼓响的地方去看一看罢。我以为这锣鼓响的是什么变把戏的,一定也是瘪三式的玩意了。然而出乎意料,这是“南洋武术班”,上海的《良友画报》六十二期揭载的“卧钉床”的大力士就是其中的一员。那不是无名的“江湖班”。然而他们只售平价十六枚铜元。
看客却也很少,不满二百(我进去的时候,大概只有五六十)。武术班的人们好像有点失望,但仍认真地表演了预告中的五六套:马戏,穿剑门,穿火门,走铅丝,大力士……他们说:“今天第一回,人少,可是把式不敢马虎,——”他们三条船上男女老小总共有三十个人!
在我看来,这所谓“南洋武术班”的几套把式比起从前“香市”里的打拳头卖膏药的玩意来,委实是好看得多了。要是放在十多年前,怕不是挤得满场没有个空隙儿么?但是今天第一天也只得二百来看客。往常“香市”的主角——农民,今天差不多看不见。
后来我知道,镇上的小商人是重兴这“香市”的主动者;他们想借此吸引游客 “振兴”市面,他们打算从农民的干瘪的袋里榨出几文来。可是他们这计划失败了!“香市”举办的时间是________,地点在_______,赶“香市的人物主要是__________,主要的节目是__________________。(4分)
为什么说“香市”是儿童的“狂欢节”?
本文写了几次赶“香市”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反映了什么主题?
假如没有台风
①今年第11号强台风“海葵”的中心于8日3时20分前后在浙江省象山县鹤浦镇沿海登陆,8日白天穿过浙江省,8日夜间进入安徽省,将给长江三角地区带来持续强风雨。诸如此类的台风是怎样的一种自然现象呢?
②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上的强大而深厚的气旋性涡旋。它发生在南纬和北纬5~20℃左右海水温度比较高的洋面上。北半球台风主要发生在海洋温度比较高的7—10月,南半球的台风发生在高温的1—3月,其他季节明显减少。当台风吹越海面时,风速可达17.2米/秒,掀起的巨浪有10多米高,最高的可达30多米。一个成熟的台风在一天中下的雨量可达200亿吨,由水汽凝结成雨所放出的热能相当巨大。台风的威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③台风登陆之际,往往造成恶劣天气,风雨交加,酿成风灾水患。台风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大灾害。近几年来,台风登陆频率增高,并有北移的趋势,偶尔还深入内陆,台风的影响面在扩大。2005年8月台风“麦莎”使全省受灾人口高达840.3万,9月受13号台风“泰利”影响,安徽大别山地区普降暴雨到特大暴雨,强降雨造成山体滑坡、山洪暴发,造成几十人死亡,2006年第1号台风“珍珠”已造成福建、广东、浙江3省1061万多人不同程度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05万多人,因灾直接损失75.5亿元。每当因台风致灾时,人们常常想:假如世界上没有台风该有多好。
④那么,假如没有台风又会怎样呢?
⑤首先,如果没有台风的话,我国东南沿海盛夏季节气温将会骤增。持续的高温会造成作物热死,人畜中暑,造成高温引起“热害”。工厂将被迫停工,各项生产效率大大降低。身居东南沿海的人们在骄阳似火、炎热难熬的盛夏,常会盼望多来几级台风,因为台风给人们带来大量的雨水与狂风,使气温骤然降低,给酷暑之中的人们以透气的机会,可见台风在盛夏消除“热害”中,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⑥台风带来倾盆大雨,为缺乏淡水的沿海岛屿和城乡普降甘霖。一次台风带来的一场透雨,能缓解旱情,大量雨水储入水库,渗入地下,改善了夏季干旱的气候。近年来,我国淡水资源十分紧缺,沿海城市和海岛更是年年都要闹水荒。1988年,我国最大的渔场之一——浙江嵊泗列岛大旱,岛上水库干涸,来自沿海诸省市的10万渔民和岛上居民深受缺水的煎熬,十万火急地向上海求救。当时上海市曾紧急调用多艘油轮向嵊泗送水,旱情才得以缓解。可是用船送水,要付出很大的费用,真是滴水贵如油啊!如果没有台风,那么在盛夏干热时节,我国沿海城乡和岛屿的水荒将更会加剧,将严重影响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⑦如果没有台风,我们沿海地区的湿润度就要大大下降。弄不好,江南沃野也将丧失,会出现沙丘成垄的干旱地区,江南的“鱼米之乡”也就不会存在了。
⑧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大自然长期演化的产物,似乎一切都作了精密的安排,什么也缺少不了。那么,这是不是说我们应该拜倒在台风的脚下?那也不是,人类不能“消灭”台风,却要认识台风,掌握台风的规律,以便趋利避害,进而利用台风。比如说,每次台风来时,都带来了巨大的能量,一旦人们能驾驭台风,借其能量为人们所用,人类也增加了一种巨大的能源。请根据本文的内容,概括台风的弊与利。
第②自然段多次引用数据,有什么作用?
文章第②段中的划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联系上下文,概括回答。
一个成熟的台风在一天中下的雨量可达200亿吨,由水汽凝结成雨所放出的热能相当巨大。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灾害的高发区,请你根据本文的相关知识,联系实际,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几条合理化建议,以减少台风灾害带来的损失。
远 行
李森祥
一走进大溪滩,就能望见我家的屋,望见那扇开启着的门。门像掉光了牙齿的老人之口,像是要说什么,又像是什么也不想说。有时,我觉得门总是在等。
我去县城参加征兵体检,合格了。该怎么向父亲母亲说呢?他们愿意儿子离开那么长久吗?
母亲坐在门槛上,两手抵在下巴上,目光恍惚。听我叫她一声,眼睛就有些红了,扯起围裙揩眼角,叹了一口气说:你一定验上了。母亲说完就离开门槛去烧夜饭。
我就坐在母亲坐过的地方,屁股下面热烘烘的。父亲声音很低地说:你娘等你半天了。
第二天起,我就发觉,芋艿、薯丝炒辣椒、大白菜,这些平日里最爱吃的菜,几乎每顿都有。我对母亲说:你不用搞这搞那了,我又不是客人,我是你儿子。母亲说:儿子出门就是客。娘对不住你。人家儿子上大学出远门,都要办一桌酒肉饭的。娘办不起,你别怪。
母亲杀了一只鸡,这是我们家唯一的鸡。这鸡过年要派大用,母亲却将它杀了。她像是早有准备,把弟弟妹妹都支开,才端出鸡让我吃。我怎么咽得下?我坚持全家人一起吃,不然,我一口也不吃。母亲只好让步。吃的时候,弟弟妹妹们却都不肯往鸡肉里动筷子。后来我发现母亲的眼睛都在往弟弟妹妹的脸上瞟。
我离家的日子快到了,母亲愈发忙,门槛上跨进跨出的,忙得她平日里最喜欢坐的门槛也不坐了。
终于到了这天。早晨,我睁开眼时,看到我脑袋旁摆着一套崭新的蓝咔叽布中山装。这是母亲的习惯。每年过年时,母亲总是在年夜里悄悄放上一套新衣在我枕头旁,让我能穿着新衣去和村里的小伙伴们比谁的衣服做得好。比过了,就疯玩。常常是,新衣服穿一天就弄得很脏或把扣子绷掉了。晚上,母亲一边给我钉扣子,一边埋怨我:你这孩子,娘给你做套衣服不容易,你怎么一点都不爱惜……今天,我又穿上新衣服了。我知道该怎么爱惜,却要走了。
村子里的人知道我要走,都来看。屋子里,屋门口,有不少人。房里只有母亲。母亲坐在一只旧的箱柜前,箱柜上翻开一只梳妆盒。梳妆盒是母亲的陪嫁,这几年不大见到她用,梳妆盒很旧了,镜子已经氧化得斑斑点点。母亲的脸映在镜子里,我看到母亲的脸也斑斑点点。母亲很耐心很仔细地梳着头,头发滋滋的。母亲将扑了水的头发梳得很光鲜。
母亲见我很仔细地看她,就不好意思地一笑说:娘老了。我连忙说:娘不老。
娘就笑笑。结果一笑笑出满脸皱纹。
我见了,心里怦然一动,眼眶里热热的,便连忙退出房门。
该上路了,门外有很多人送我。当我一脚跨出门槛的时候,无意之中碰了一下我家的木门,木门吱——嘎叫了一长声。回来,这一声也很深地刻进我心里。
突然,有个女人叫了一声,说:你们家今天跟过年一样。我发现,我们家人人都穿着新衣服,的确跟过年一样。
我走到母亲与父亲面前,想唤他们一声,结果喉咙里像堵着什么,只是低低说一声,我去了。我点点头,父母亲也就点点头。
我在大溪滩的旷野里,再一次回头,再一次遥望我家的门。我母亲穿着新衣,梳着很光鲜的头,倚在木门上。父亲坐在门口,猛抽旱烟。
从这时起,我不知道,父母以及那扇我走进走出的门是离我近了还是开始遥远了……
(选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有删改)文章末尾说“从这时起,我不知道,父母以及那扇我走进走出的门是离我近了还是开始遥远了……”结合文意,请你简要说说对“远”和“近”的理解。
看到娘“一笑笑出满脸皱纹”“我”“心里怦然一动”。请用第一人称写出此刻“我”的心理活动。
文章多次写到“门”,其作用是什么?
请对“母亲”这一人物形象作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