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
16枚硬币
侯德云
  ①俗话说,好吃的不如饺子,舒服的不如躺着。刘二说,老辈人留下的这句话,真是有道理。他说,他从小到现在,最爱吃的就是饺子,干了一天的活之后,又累又乏,最爱做的事,就是躺着。他说他小时候不爱躺着,在村子里到处乱跑。他说他虽然瘸了一条腿,却能跑得很快,好腿的孩子也落不下他。
  ②当然,让刘二感到最自豪的事情不是吃饺子,也不是躺着。他感到最自豪的事情,是小时候妈妈对他说过的一句话。
  ③妈妈说:“二小,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也是一个有福气的孩子。”
  ④这句话妈妈一连说了很多年。刘二24岁那年,妈妈一个人搬到荒山上去住了,从此不再给家里人包饺子,也不再说那句话了。
  ⑤小时候,刘二家里的日子是很穷的。可是再穷,过年也总要吃顿饺子。过年嘛,不吃顿饺子能算过年?
  ⑥饺子是必须要吃的,而且,乡间的习俗,饺子里还要包上一两枚硬币,谁吃到了,就预示着谁是一个有福气的人。
  ⑦刘二8岁那年,在自己的那碗饺子里吃出了一枚2分钱的硬币。他把一个圆滚滚的饺子填进嘴里,用力一咬,就听见喀嗤一声,他兴奋得差一点跳起来。他把嘴里的硬东西吐出来,大声宣布:“我吃到钱啦。”
  ⑧刘二的妈妈捡起他吐在桌子上的2分钱硬币,用手指擦干净之后又送给他,喜滋滋地对他说:“二小,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也是一个有福气的孩子。”
  ⑨听妈妈这样说,刘二咧开大嘴笑了,还抬起一只手,在自己的后脑勺上轻轻挠了两下。
  ⑩刘二8岁那年,他开始上小学了,他的一条瘸腿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在村子里到处乱跑的时候不是这样。村子里的孩子没有嘲笑他的,他们天天在一起玩儿,看不见刘二的瘸腿,或者是,他们觉得,刘二天生就应该有一条瘸腿,没啥好奇怪的。学校里的孩子还没有修炼到这种程度,他们一看见刘二的瘸腿,就大呼小叫起来,后来还把他的瘸腿编成了顺口溜到处传唱。那些日子,刘二每天肚子都气得鼓鼓的。
  ⑪自从吃到了2分钱的硬币,刘二就不跟那些嘲笑他的孩子计较了。他在心里对他们说:“我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也是一个有福气的孩子,我不会在乎你们说什么。”
  ⑫从8岁到23岁,刘二年年嘴里都要“喀嗤”一声,年年都能从饺子里吃到2分钱硬币,妈妈也年年都要重复一遍她说过的话。妈妈的话,给了刘二做人的底气,他觉得,这辈子,他一定会做出一件让人高看一眼的大事情。
  ⑬刘二23岁那年,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秘密。年夜饭的饺子已经煮好了,却迟迟没有端上来。刘二着急了,进厨房去看,他看见妈妈正在用手指头去捏那些煮好的饺子,嘴里还嘟嘟囔囔地说:“我做了记号呀,怎么找不到了?”
  ⑭那年的饺子,有不少让妈妈的手指头捏破了。吃饺子的时候,刘二的眼圈一直是红的。
  ⑮刘二23岁那年,他总共积攒了16枚亮晶晶的带有齿痕的2分钱硬币。
  16妈妈去世以后,刘二用那16枚硬币买了一棵槐树苗,栽在妈妈的坟前。转过年,他向村委会递了申请,承包了那座荒山。
  17从此,每年的年夜饺子刘二都是跟妈妈在一起吃的。他把一碗饺子端到妈妈的坟前,说一句,妈,过年了,就大口大口吃起来。自然而然的,他的嘴里会“喀嗤”一声。他从嘴里吐出2分钱硬币,对妈妈说,妈,二小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也是一个有福气的孩子。说完,他的泪水,会像溪水一样从眼眶里涌出来。
  18如今,刘二妈妈坟前的那棵槐树已经长得很高了,刘二承包的荒山也绿得不能再绿了。雨后,山沟里到处都是清清的溪水。他不想让那些溪水白白流掉,就在山下修了一个池塘,种上了莲花,养上了鱼。
  19夏天的中午,刘二喜欢躺在池塘边的树阴里,看粉红粉白的莲花在微风中摇曳,看鲤鱼在水面上撒欢,听草鱼吃草的嚓嚓声。他的脸上写满了得意。常常,就这样不知不觉的,他沉浸到好梦当中了。
  20村里有人看见过刘二在树阴里酣睡的模样,感慨地说:“舒服的不如躺着,这个刘二,真是好福气。”
21差点忘了说,刘二现在已经不叫刘二了,他的大名叫刘志福。
“二小,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也是一个有福气的孩子”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文中⑬、19段划线的句子各揭示了怎样的含义?请简要分析。
请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DNA考古
(1)1984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两位科学家公布了他们的考古基因分析成果:人和生物体死后,DNA仍旧能存活相当长的时间。他们的研究对象是非洲斑驴——广泛生长在南非草原上的一种马科动物,但它们在l9 世纪末已被猎杀灭绝了。德国博物馆存有l40年前死亡的斑驴毛皮,研究者从中提取了DNA,并使之克隆后倍增,以供分析用。伯克利的科学家将此种斑驴毛皮的DNA测序后与现在斑马的DNA编码进行比较后表明:斑驴和斑马有密切的亲缘关系,斑驴和其他马科动物的亲缘关系则较远。斑驴和斑马是生物进化树上距离最近的分支。斑驴虽然灭绝,但它的DNA被激活并测序,这是基因考古学的一大成就。
(2)在实践中,基因考古学家遇到了许多挫折。首先是样本稀少,仅有的古生物遗体中只有很少一点遗传物质被保存下来,提取和复制倍增后的克隆株依然很少。这样重复实验极困难,一个地方的科学家公布了自己的成果,其他科学家几乎无法得到遗体样本去重复实验、验证结果。而科学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重复实验。当中国科学家利用难得的恐龙蛋提取物公布某些神秘的恐龙DNA序列时,法国科学家就没有机会得到一枚这种蛋。而中国学者也得不到多世纪前斑驴的皮毛标本。第二个困难是碱基对太短,使得DNA受到降解,它的遗传信息遭到破坏并丢失。
(3)正因为如此, 基因考古学并没有受到学术界的宠爱,直到1985年K﹒莫里斯发明了著名的PCR法。PCR法又称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它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价值最高的分子生物学技术。PCR法利用两段引物与样本两侧碱基顺序相配,引物引发试管内许多轮扩增,使样本扩大到几千倍。法医、细菌学家、流行病学家和制药企业都在使用PCR法,考古基因分析家们也当仁不让地用上了PCR法,局面立即改观了。PCR法能够恢复正确的顺序 , 还能从一些部分降解的老古分子中重建完整的DNA。它工艺简单 ,实验可以再现 , 结果能够重复 , 分子考古学正式宣布它是科学的一个分支。PCR考古基因法一经建立,就奔向成千上万的古墓和古遗址, 犀利地试图分析一切能找到的生物遗骸片断。目前,它已经取得了不少值得注意的成果。
赵捷敏《大视野》2002年7期
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斑驴虽然灭绝,但它的DNA被激活并测序,这使斑驴的再生将成为客观现实。
B、基因考古学目前已经能从一切生物遗骸片断中,得出该生物DNA的完整信息。
C、基因考古学的有关事实显示,生物体的DNA,在生物体死后,有的能存活一个世纪甚至更长的时间。
D、基因考古学发明PCR法后,只要古生物遗体中有很少一点遗传物质被保存下来,一般都能进行考证研究。
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基因考古学利用PCR法将探究出大多数已经灭绝的生物秘密。
B、目前,人类只要能找到一例恐龙样本,就能够将恐龙样本扩大为几千份来研究。
C、随着考古工艺的简单化,将来,考古学将不再是少数学者才能胜任的事业了。
D、随着PCR法的进一步应用,考古学将脱离玄学的尴尬局面。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物质的第四形态——粉体
20世纪90年代末期,被誉为是“粉体科学”的年代:粉体工程学极大发展,该理论认为粉体是“物质的第四形态”。常见的粉体如盐、砂糖、小麦粉、水泥、沙子等,都是粉体工程学的研究对象。因此,在给粉体下定义之前,首先应该找出它们的共同特性。一般认为它们有三个特性。
一是固体被细分处理后,各个部分相互之间不受约束地存在。二是粉体的粒子不存在均等的粒径,它具有按大小的分布、按形状的分布、按比重的分布等分类, 研究粉体的表面特性必须考虑这种分布的影响。三是粉体虽为固体,但其表面积却非常大,与气体或液体相接触的面积大,所以其界面的状态比固体本身更能说明固体物质的情况。
一般地说,粒径在lO微米以下的称为粉体,粒径在100 微米以上的叫粒体。随着精密加工技术的进步,通过电化学手段制出的筛子,其筛眼可达到3微米的精度。凡是能通过这种筛眼的粒子称为微粉体。水泥、磁粉、色粉以及小麦粉,则都属于超微粉体。当然这种分类可能会随着粉体工程技术的发展随时得到修正。
人为什么要想尽办法将固体变成粉体呢?这是因为粉体有其独特的价值。一是可从固体中提取有效成分,或者为使固体物质容易被渗透,所以要将固体的表面积尽量弄大。二是固体成为粉体后,可将若干成分混合成新的功能物质,并易使其成任意形状。三是将固体进行粉体化之后,可控制它对光的反射特性,或提高覆盖性能,或施予润滑作用和研磨作用。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粉体都是有益的,有一些粉体对人们的健康极其有害,如沙尘暴,还有砂肺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类被称做功能性粉体的新物质出现了。例如复印机,利用静电的正负相吸原理,在塑料粉中掺上颜料制成色粉, 其大小为 0.l10微米。将色粉施于感光体上带相反电荷的潜像上,再转印到纸上成像,这实际上是在颜料的一般功能上添加了静电功能。这种色粉制造容易,无公害,价格低廉,大有取代油墨之势。而磁带、软磁盘等,却是用氧化铁粉涂成的磁性材料。这是具有磁特性的一种全新功能的粉体。
目前,科研人员正在努力开发新的装置系统,以便制造出新的粉体物质。
——丁一《知识就是力量》2002年第七期
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把小麦磨成小麦粉,主要是为了使其更易成形。
B、固体成为粉体后人类更容易控制其属性,固体材料粉体化是必然趋势。
C、将坚硬的固体物质粉体化后,可发挥其研磨作用来为人类服务。
D、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粉体科学,将在下世纪得到进一步壮大,目前,科研人员制造新粉体物质的新装置系统开发工作正努力推进着。
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通常,固体本身并不能说明固体物质的情况。
B、根据粉体的特性,我们可以考虑把玻璃粉碎后,来改变它对光的反射功能。
C、随着粉体科技的发展,粉体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无穷的灾难。
D、无公害,价格低廉的粉体物质,在油印业将全面取代传统的工用物质。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白医师的墓碑
     周增祥
(1)白医师不像一般的医师那样,留着黑色的胡髭。可是他的确是个好医师。他在我们镇行医多年,经他诊治过的人,比镇上任何医师都多;可是他赚的钱却比旁的医师少得多。因为他常替穷人看病,而他们都拿不出钱来。
(2)到了冬天,他常半夜里爬起来,开20英里的车,去诊治一位太太或孩子的病,或救治受伤的人。
(3)我们镇上的人都知道白医师的诊所在莱斯服装楼上,要走一条窄窄的楼梯上去。诊所里总是坐满了人。楼梯脚下挂着一块招牌——“白医师——诊所在楼上”。
(4)白医师还是一个单身汉。有一次他本来打算跟银行家的女儿克朗威小姐结婚,可是到了结婚那一天,有人把他请到乡下去诊治一个墨西哥孩子。克朗威小姐很生气,就把婚礼取消了。她说:“一个把墨西哥孩子看得比婚礼还重要的人,一定不是个好丈夫!”镇上许多太太小姐们也都同意她的看法。墨西哥孩子后来病好了,他的父母非常感激白医师。
(5)40年来,镇上拐脚,瞎眼的都爬上白医师诊所来看病,白医师从没有拒绝过哪一个病人。
(6)有人说白医师是个没有个性的人,他爱在酒店里面的那间小房间里喝威士忌,玩牌。可是他却活到70岁。有一天,他晕倒在诊所沙发上,就这样去了。不过那时候,他乌黑的头发已经变成白色。
(7)白医师的葬礼是镇上最盛大的一次,他的遗体安放在克鲁勃殡仪馆的走廊里,镇上的每个人都去瞻仰遗容,向他致敬,后来就葬在河景公墓里。大家准备筹一笔钱,做一个精致的墓碑,放在他的墓前,以志纪念。大家在讨论墓碑上要刻些什么话。有人说最好刻一首挽诗,可是白医师不喜欢诗。这件事拖了一阵子,就没下文了。
(8)有一天,殡仪馆老板克鲁勃说:“白医师的墓碑早已安放在他墓上了。”原来白医师打算结婚那一天,误了婚礼救活的那个墨西哥孩子,他的父母一直记挂着白医师还没有墓碑,可是他们也没有钱替他立碑,结果就把白医师诊所楼下的那块招碑,安置在他墓上,上面写着:“白医师——诊所在楼上”。
1、请你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发挥想象,写一段当白医生救人回来,听说克朗威小姐已经宣布取消婚礼时的心理活动。(80字内)
2、第(6)段中说“有一天,他晕倒在诊所沙发上,就这样去了”,请结合文章,发挥想象,把“他晕倒在诊所沙发上,就这样去了”扩写成一段80字内的现场场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白菜汤
屠格涅夫(巴金译)
(1)一个农家的寡妇死掉了她的独子,这个二十岁的青年是全村庄里最好的工人。农妇的不幸遭遇被地主太太知道了。太太便在那儿子下葬的那一天去探问他的母亲。
(2)那母亲在家里。她站在小屋的中央,在一张桌子前面,伸着右手,不慌不忙地从一只漆黑的锅底舀起稀薄的白菜汤来,一调羹一调羹地吞下肚里去,她的左手无力地垂在腰间。
(3)她的脸颊很消瘦,颜色也阴暗,眼睛红肿着。……然而她的身子却挺得笔直,像在教堂里一样,“呵,天呀!”太太想道,“她在这种时候还能够吃东西!……她们这种人真是心肠硬,全都是一样!”这时候太太记起来了:几年前她死掉了九岁的小女儿之后,她很悲痛,不肯住到彼得堡郊外美丽的别墅去,她宁愿在城里度过整个夏天。然而这个女人却还继续在喝她的白菜汤。
(4)太太到底忍不住了。“达地安娜,”她说,“啊呀,你真叫我吃惊!难道你真的不喜欢你儿子吗?你怎么还有这样好的胃口?你怎么还能够喝这白菜汤?”“我的瓦西亚死了,”妇人安静地说,悲哀的眼泪又沿着她憔悴的脸颊流下来,“自然我的日子也完了,我活活地被人把心挖了去。然而汤是不应该糟蹋的,里面放得有盐呢。”
(5)太太只是耸了耸肩,就走开了。
1、第(3)段说“她宁愿在城里度过整个夏天”,请结合人物性格,发挥想象,写出太太在这个夏天里的一个符合悲痛心情的动作细节。(80字)
2、第(5)段说“太太只是耸了耸肩,就走开了”,请你结合原文,想象太太走在路上会说几句什么样的话?把它写出来。(80字以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又是春天
萧红
(1)太阳带来了暖意,松花江靠岸的江冰坍下去,融成水了,江上用人支走的爬犁渐少起来。汽车更没有一辆在江上行走了。松花江失去了它冬天的威严,江上的雪已经不是闪眼的白色,变成灰的了。又过几天,江冰顺着水慢慢流动起来,那是很好看的,有意流动,也象无意流动,大块冰和小块冰轻轻地互相击撞发着响,啷啷着。这种响声,象是瓷器相碰的响声似的,也象玻璃相碰的响声似的。立在江边,我起了许多幻想:这些冰块流到哪里去?流到海去吧!也怕是到不了海,阳光在半路上就会全数把它们消灭尽……
(2)然而它们是走的,幽游一般,也象有生命似的,看起来比人更快活。
(3)那天在江边遇到一些朋友,于是大家同意去走江桥。我和郎华走得最快,松花江在脚下东流,铁轨在江空发啸,满江面的冰块,满天空的白云。走到尽头,那里并不是郊野,看不见绿绒绒的草地,看不见绿树,“塞外”的春来得这样迟啊!我们想吃酒,于是沿着土堤走下去,然而寻不到酒馆,江北完全是破落人家,用泥土盖成的房子,用柴草织成的短墙。
(4)“怎么听不到鸡鸣?”
(5)“要听鸡鸣做什么?”人们坐在土堤上揩着面,走得热了。
(6)后来,我们去看一个战舰,那是一九二九年和苏俄作战时被打沉在江底的,名字是“利捷”。每个人用自己所有的思想来研究这战舰,但那完全是瞎说,有的说汽锅被打碎了才沉江的,有的说把驾船人打死才沉江的。一个洞又一个洞。这样的军舰使人感到残忍,正相同在街上遇见的在战场上丢了腿的人一样,他残废了,别人称他是个废人。
(7)这个破战舰停在船坞里完全发霉了。
1、文中第(1)段说:“松花江失去了它冬天的威严”,请根据文意展开合理想象,进行描写:你觉得松花江冬天的威严应该是怎样的场景?(80字以内)
2、文中第(7)段说:“这个破战舰停在船坞里完全发霉了”,根据文章交代的季节和交代的其他因素,请你试着写一段作者说这句话时的内心独白。(80字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