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下列各题。从甲地(70°S,80°E)到乙地(70°S,150°E),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
A.一直朝正东方向走 |
B.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 |
C.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 |
D.先向东南,再向东北走 |
当全球12月31日和1月1日的范围相等时( )
A.中时区的区时是12月31日12时 |
B.北京时间是1月1日8时 |
C.东十二区的区时是12月31日24时 |
D.西十二区的区时是1月1日12时 |
北京时间为2012年8月25日12点时,全球属于8月25日的是( )
A.一半以上的地区 | B.一半以下的地区 |
C.三分之一的地区 | D.西半球大部分地区 |
平均海拔由高到低的省区依次是()
A.青甘云 | B.藏贵浙 | C.冀皖赣 | D.豫川渝 |
a、b、c、d四点分别表示我国领土的最西、最北、最东、最南端,据图回答问题。图中B、C两地中属于我国哪个省区()
A. 新 B. 内蒙古 C. 黑 D. 粤图中B、D之间的地区缺少的温度带是()
A.热带 B.亚热带 C.温带 D.寒带A、C地间地方时差为()
A.5小时整 B.4小时整 C.3小时多 D.4小时多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甲 |
乙 |
丙 |
丁 |
|
广东 |
☆☆ |
☆☆ |
☆☆☆☆ |
|
四川 |
☆☆☆ |
☆ |
☆☆☆ |
|
新疆 |
☆ |
☆☆ |
☆☆☆☆ |
|
山西 |
☆☆☆☆ |
☆☆☆ |
☆ |
☆ |
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①寒潮 ②酸雨 ③水土流失 ④土地荒漠化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原因是( )
①森林覆盖率高 ②地形 ③降水充沛 ④纬度位置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读“中国部分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关于图中灾害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灾害1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地区 |
B.灾害2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地区 |
C.灾害3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 |
D.灾害4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
关于图中灾害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因素是形成灾害1的主要原因 |
B.气候因素是形成灾害3的主要自然因素 |
C.地形崎岖是形成灾害5的主要原因 |
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灾害4加剧的主要原因 |
下列有关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滑坡分布在山区,泥石流发生在平原地区 |
B.滑坡与泥石流成因相同 |
C.我国的滑坡以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昌都为界,东部稀少,西部密集 |
D.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滑坡和泥石流成为分布较广泛的地质灾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