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轰炸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到达山坡底端正上方时释放一颗炸弹,并垂直击中山坡上
的目标A。已知A点高度为h,山坡倾角为θ,重力加速度为g,由此可算出( )
A.轰炸机的飞行高度 B.轰炸机的飞行速度
C.炸弹的飞行时间 D.炸弹投出时的动能
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C,带电荷量为Q,板间距离为d,今在两板的中点
处放一点电荷q,则它所受静电力的大小为
A.k![]() |
B.k |
C.![]() |
D.![]() |
正电荷Q位于如图所示的坐标原点,另一负电荷-2Q放在何处才能使
点的电场强度为零
| A.位于x轴上,x>1 | B.位于x轴上,x<0 |
| C.位于x轴上,0<x<1 | D.可以不在x轴上 |
关于物体的带电荷量,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 |
| 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
| C.物体带电+1.60×10-9C,这是因为该物体失去了1.0×1010个电子 |
| D.物体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6×10-19C |
以下措施中不属于利用良好接地来防范静电的是
| A.高楼顶上装避雷针 | B.油罐车后装一根拖地的铁链 |
| C.电工带电作业时应穿橡胶底的鞋子 | D.飞机起落架的轮胎用导电橡胶制成 |
两个物体A、B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并排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同向水平拉力F1、F2分别作用于物体A和B上,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两物体各自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下来。两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图线a、b所示。已知拉力F1、F2分别撤去后,物体减速运动过程的速度—时间图线彼此平行(相关数据已在图中标出)。由图中信息可以得出()


A.若m1 = m2,则力F1对物体A所做的功较多
B.若m1 = m2,则力F1对物体A所做的功较少
C.若m1 = m2,则力F1的最大瞬时功率一定是力F2的最大瞬时功率的2倍
D.若F1 = F2,则m1小于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