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报道,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下列推测合理的是()(双选)
A.该蜣螂与普通蜣螂肯定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 |
B.与普通蜣螂相比,该蜣螂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
C.该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
D.该蜣螂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
下图为某生物一个细胞的分裂图象,着丝点均在染色体端部,图中1、2、3、4各表示一条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双选)
A.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
B.图中细胞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2倍 |
C.染色体1与2在后续的分裂过程中会相互分离 |
D.染色体1与3可能会出现在同一子细胞中 |
下图是利用三倍体香蕉的茎尖培养脱毒香蕉植株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过程中发生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
B.①阶段需要生长素而③阶段仅需要细胞分素 |
C.①阶段细胞增殖能力强,细胞分化速度快 |
D.X阶段的细胞高度液泡化,排列疏松而无规则 |
下图表示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上图可知,人体在炎热和寒冷条件下均靠体液调节维持体温 |
B.从甲到乙是机体散热的唯一途径,从丙到丁表示机体产热途径 |
C.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
D.甲和丙表示在寒冷环境中,此时人体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少于乙和丁 |
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不会发生改变
B.RNA与DNA分子均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前者不可以储存遗传信息
C.ATP、脱氧核苷酸、线粒体外膜共有的组成元素是C.H、O、N、P
D.葡萄糖、乳酸、氨基酸依次是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基因表达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