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我国自主研发的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安全证书。下图表示该抗虫水稻主要培育流程,据图回答:
(1)④过程应用的主要生物技术是 。
(2)杀虫基因(crylA)是人们根据几种Bt毒蛋白的分子结构,设计并人工合成的,这属于 工程技术范畴。
(3)组建理想的载体需要对天然的质粒进行改造。下图是天然土壤农杆菌Ti质粒结构示意图(示部分基因及部分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位点),据图分析:
①人工改造时,要使抗虫基因表达,还应插入____________。
②人工改造时用限制酶Ⅱ处理,其目的是:第一,去除质粒上的 和 (基因),保证T-DNA进入水稻细胞后不会引起细胞的无限分裂和生长;第二,使质粒带有单一限制酶作用位点,有利于___________。第三,使质粒大小合适,可以提高转化效率等。
③若用限制酶Ⅰ分别切割改造过的理想质粒和带有抗虫基因的DNA分子,并构成重组Ti质粒。分别以含四环素和卡那霉素的培养基培养已成功导入抗虫基因的水稻胚细胞,观察到的细胞生长的现象是 。
(4)若限制酶Ⅱ切割DNA分子后形成的粘性末端为,则该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是 。
椎实螺是雌雄同体的动物,群养时一般异体受精,单个饲养时,它们进行自体受精。椎实螺外壳的旋转方向可以是左旋的,也可以是右旋的。以下是以纯合椎实螺为亲本对其外壳旋向的遗传方式所做的研究:
实验一 |
实验二 |
|
亲本 |
右旋♀×左旋♂ |
左旋♀×右旋♂ |
F1 |
全部右旋 |
全部左旋 |
F2 |
全部右旋 |
全部右旋 |
F3 |
右旋:左旋=3:1 |
右旋:左旋=3:1 |
(1)有人根据上述实验做了如下推理:若椎实螺外壳旋向只由一对完全显性的等位基因控制,则应该出现的结果是两组实验中F1性状表现应__________,F2应出现__________的现象,且比例为__________。
(2)后经实验证实:椎实螺外壳旋向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下一代螺壳的表现型决定于上一代母本的基因型。由此推测:
①实验一中__________代个体全部为杂合子,且亲本中雄性个体的母本为__________;
②实验二F2椎实螺群体中,外壳左旋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__,具有左旋基因的个体占__________。
在夏季的晴天某科研小组对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和其二者的杂交后代(杂种沙棘)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其结果如下图所示。气孔导度表示的是气孔张开的程度。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1)由图可知:清晨到8∶24左右随着__________增强,气温升高,俄罗斯沙棘、中国沙棘、杂种沙棘的光合速率__________。
(2)气孔导度降低会导致__________进而影响光合速率。对午后高温的适应性比较强的是__________。
(3)杂种沙棘兼具中国沙棘与俄罗斯沙棘的特性,但又与双亲不完全相同,根本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此现象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__________时期。
(4)近年来,沙棘木蠹蛾在我国多地爆发成灾,引起沙棘大面积死亡。为了计算某地区沙棘林的有虫株率,研究者应采用__________法进行调查。。
(5)科研人员多年连续跟踪调查发现,沙棘木蠹蛾有白僵菌自然感染死亡现象。白僵菌与沙棘木蠹蛾的种间关系属于__________。
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和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请回答:(除特殊注明外,其它1分∕空,共10分。)
亲本组合 |
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株树 |
||||
组别 |
表现型 |
乔化蟠桃 |
乔化圆桃 |
矮化蟠桃 |
矮化圆桃 |
甲 |
乔化蟠桃×矮化圆桃 |
41 |
0 |
0 |
42 |
乙 |
乔化蟠桃×乔化圆桃 |
30 |
13 |
0 |
14 |
(1)根据组别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是。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和 。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没有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种表现型,比例应为。
(4)桃树的蟠桃果形 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子有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子代,
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子有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
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子有致死现象。
下图表示某农作物的两种育种方法,请据图回答:
(1)④过程运用了技术 ,E幼苗的获得利用了细胞的。
(2)过程④⑤的育种方法是,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3)若C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则D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
(4)⑤过程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方法是用处理或,
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的相似之处是。
(5)若C作物为水稻,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经③过程形成的花粉粒加碘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花粉有一半是蓝黑色,一半是橙红色,实验结果验证了规律。
(6)过程①②的育种方法是。
在本世纪发生的某些海啸和空难中,有大量的人员遇难,并且有许多尸体面目全非,事后的尸体辨认可以借助于DNA杂交技术。该技术是从死者的尸体和生前的生活用品中分别提取DNA并水浴共热,使其双链打开。若两份DNA样本来自同一个体,在温度降低时,两份样本的DNA单链能够完全互补;若两份DNA样本不是来自同一个体,则在温度降低时,两份样本中的DNA单链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互补。请根据材料回答:
(1)DNA分子由两条链按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成结构。
(2)若一个DNA分子的一条单链的某个区段的碱基顺序为ATGGCA,则与之互补的另一条单链相应 区段的碱基顺序为。
(3)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许多的DNA样品,因此要使DNA大量复制。在正常情况下,1个14N∕14N的DNA分子复制5次后,应产生个DNA分子,该过程遵循原则 ,若以15N为原料,则复制5次后的DNA分子中含有14N的DNA分子有个。
(4)在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中,需要的原料是,在此过程中,若出现碱基的增添、缺失、替换,可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这种变异叫做。
(5)下图为某个DNA分子片段,
让其转录形成的mRNA最多含有密码子,可翻译成肽,
需要个tRNA转运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