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4分) 根据下图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A、B、C三种物质有可能为气体的是_____________。
t1℃时,将等质量的A和B分别加入盛有等质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其中一个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未溶解,则未溶解的固体是_____________。
要在不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前提下使t2℃时B的饱和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现要配制t3℃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90g,需要A物质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同学们利用如下装置验证CO2能与NaOH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

(1)打开K1、K3,关闭K2,当D中出现__________的现象时,可确定C中收集满CO2
(2)C中收集满CO2后,关闭K1,打开K2,将注射器中5mL浓NaOH溶液推入C中,观察到D中液体流入C中,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①小明发现此装置有明显不足,认为应该在(填装置字母序号)之间增加洗气瓶E,其作用是
②改进装置后,小红认为要想证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还应利用上述装置补充一个对比实验,实验方案是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制氧气的发生装置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 必须考虑的气体性质有(填序号) 。
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
(3)某同学连接A、F、G进行实验,A中所加药品不同,G中所加药品相同。
①若实验时F中蜡烛熄灭,G中溶液变浑浊,则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若实验时F中蜡烛燃烧更旺,G中溶液变浑浊,则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G中溶液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将G中的白色浑浊物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操作名称是

下列物质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请根据叙述回答问题:
(1)甲为银白色金属,能与溶液A反应得到浅绿色溶液,则甲的化学式为
(2)乙为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可由A、B两种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得到,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欲通过一步实验证明A、B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需要加入的试剂是
(3)固体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且C与D反应可得到B,则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已知上述物质间存在下图所示的关系(“→”表示转化关系,“—”表示反应关系)。E、F的物质类别相同,且F能与A溶液发生反应,则F与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若将盛有饱和C溶液的小烧杯放入一只大烧杯中,并在大烧杯中加入下列物质,观察到小烧杯中饱和C溶液变浑浊,则加入的物质组合是(填序号)。

①浓硫酸和水②镁和稀盐酸
③硝酸铵固体和水④氯化钠固体和水
⑤氢氧化钠固体和水⑥碳酸氢钠和稀盐酸

金属具有广泛的应用。(1)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填字母序号).

(2)铁制品在沙漠地区不易锈蚀的原因是
(3)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某小组同学在探究Mg、Cu、Fe三种金属的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实验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二】将实验一反应后的物质倒入烧杯
中,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
增多,充分反应后过滤。
Ⅰ.下列对滤液中溶质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MgSO4 B.MgSO4、FeSO4 C.MgSO4、Fe2(SO4)3
D.CuSO4、FeSO4E.MgSO4、FeSO4、CuSO4

Ⅱ.确定滤渣中所含物质成分的实验方案是.

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氢气燃烧是人们认识水组成的开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下列实验中,水用来隔绝空气的是(填字母序号)。

A.溶解物质 B.铁丝燃烧 C.水的电解 D.保存白磷
(3)为检测饮用水是否为硬水,可向所取水样及另一软水中加入等量的来判断。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此过程产生水垢,其成分是CaCO3和Mg(OH)2。实验室从该水垢中提取氯化钙晶体的主要流程如下:

向滤液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4)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各20g,分别加入到四个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
充分溶解,情况如下表(温度保持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物质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4.2
2
0
9.2

A.所得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B.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丙溶液
C.所得四种溶液的质量关系为:丙>乙>甲>丁
D.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