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有人说,在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要同杜勒斯握手,被杜勒斯拒绝了。实际上并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其实,不管“握手”的具体细节是否存在,都无损于周恩来的形象,也不影响人们对当时美国对华政策的判断。杜勒斯无视中国代表存在的态度,使美国与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握手”的机会消失了,中美两大国家继续彼此隔绝与对抗,待到周恩来和尼克松日后来弥补这段隔绝岁月,已经是20世纪70年代的事了。从宏观大局来说,当时的杜勒斯确实不愿意与中国总理周恩来握手,这个“说法”本身是具有历史真实性的。因此,在日内瓦会议之后,“握手”倒真的成了中美关系的象征性词汇。
——熊向晖《关于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的传闻》(《百年潮》1997年第4期)
材料三我们必须记得,世界历史上享有相当长期和平的惟一时期,是势力均衡存在的时期。在某一国家与其潜伏竞争者相继强大时,就会出现战争的危险。因此我相信美国要维持强势的世界。如果我们有强大、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相互抵制,甚至能够均衡,我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
——尼克松在1972年1月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专访中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当时外交政策的核心,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中美怎样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日内瓦会议的突出贡献是什么?对中国产生了怎样影响?同一时期,新中国在外交方面还取得什么突出成就?
(3)据材料三,指出尼克松时代世界格局出现的新变化。与材料一相比,两者的外交政策有何不同? 为此尼克松对华采取了怎样的政策和行动?
(4)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制约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众所周知,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发动的旨在掠夺中国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后,中华民族陷入了灾难的深渊。直到今天,许许多多的中国人甚至都不愿翻开中国近代史,因为,它留在我们民族记忆深处的是太多的屈辱和辛酸。
但是,身处2l世纪的中国青年,当我们平心静气地来反思这段历史的时候,从这场战争中,我们除了感受到屈辱之外,还能得到哪些认识呢?如果没有鸦片战争,中国现在会是什么样子?……中国人也许至今仍在封建专制的黑洞中三跪九叩……如果没有西洋文明的强制介入,单靠中国人自身的进化是很难走出封建专制的……大英帝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封闭的大门是强盗式的赤裸裸的侵略,但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一一摘自《中国近代史》
评价材料中关于鸦片战争影响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许,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弟叔鲜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予,曰述职;述职者,述其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摘自《左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周武王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法治社会逐步取代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开明皇帝有些用,一遇昏庸暴君,无法无天,所谓“人亡政息”。……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拟法不严,徇情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二 “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
(3)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从1949年到1954年间,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哪两项主要成就?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雅典创造了民主体制,为近代民主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近代以来,实现民主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普遍追求。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大约公元前8世纪,雅典、斯巴达等城邦逐渐发展起来,雅典是最大的城邦,面积才不过有1000平方英里,鼎盛时期人口约为40000人……各城邦在彼此分立的同时,又频繁交往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希腊海岸曲折,港湾众多,海洋资源条件得天独厚使得雅典这些城邦是各种商品的集散地,贸易活动频繁……雅典等城邦也是希腊的文化中心,雅典人在城市附近依山修建了许多露天剧场,当时雅典公民到剧场看戏、听演讲时,国家还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1)材料一中当时雅典公民到剧场看戏时,为什么国家还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呢?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雅典城邦具有哪些特点?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2)材料二源自于欧洲哪部法律文献?指出据此文献该国建立了何种政治体制?其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相互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摘自《美国的历程》上册
(3)根据材料三分析美国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确立共和制的?
材料四美国创建之初,华盛顿们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而是经过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材料四中美国的“费城制宪”制定了哪一部法律文献?并由此确立了哪些“新体制”和原则来维护民主的?该文献规定总统与国会各行使什么权力?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
材料二: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材料三: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历史上的哪三次著名的改革或变法?
(2)试从材料一、二的改革措施中各举一例,说明他们是怎样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的。
(3)材料二中“坏井田,开阡陌”的含义是什么?在当时起到怎样的作用?
(4)材料三中介绍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始实行的哪种土地制度?其影响是什么?
(5)试分析说明材料所反映的重大改革或变法的共同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