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月27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设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立法形式确立这两个纪念日,目的是要牢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牢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警醒全世界人民时刻警惕日本为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翻案,
(1)中国抗战胜利的标志和对我国的伟大意义各是什么?
(2)面对法西斯的侵略,当时热爱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曾建立了哪一组织与法西斯进行殊死斗争?
(3) 与日本侵略别国相比,我国提出了一个并得到世界公认的正确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原则。 说说这一原则的名称、在国际上提出这一原则的人物及事件。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以来,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煤产量示意图

材料二一些工业发展的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烧量急剧增加,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如1873、1880、1882、1891、1892年,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
———刘少康编著《环境与环境保护导论》
材料三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
———马克思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爱因斯坦多次发表谈话,“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且公开承诺,它们的目的绝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原子能可用于和平的、建设性的目的……而且无疑将是对人类的一大恩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1790年以后英国煤产量快速增长?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环境恶化的原因?
(2)材料三中“新的革命”应指什么?“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是指这次革命中出现的什么新能源?
(3)材料四体现了爱因斯坦对人类命运的忧心,他的什么理论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4)综合上述材料,你怎样看待科技对人类的影响?

19世纪中期,中国、日本、俄国都开始了探索近代化道路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曾国藩等人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下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制度的前提下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这场“自救运动”的发展。
材料二据统计,日本在短短的15年时间内,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并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差不多用了200年左右时间才完成的资产阶级现代化的进程。改革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材料三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奴的变化时说:“农奴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试分析中国这场“自救运动”受到“严重限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领导日本这场“改革”的人是谁?为了实现工业化,日本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导致材料三中俄国农奴面貌发生变化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4)上述各国的近代化探索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美国历史的发展耐人寻味,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却期望它停止分裂。
———林肯1858年一次演讲
材料三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国家分裂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华盛顿领导了美国历史上哪一次战争?林肯对美国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指的是美国当时南北双方什么不同的经济制度?最终这种矛盾是如何解决的?
(3)结合材料三,谈一谈中国制定《反国家分裂法》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
(4)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美国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有益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者的一些开明官员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改革运动……
材料二:90多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1)根据材料一所提的改革运动指的是哪次运动。这次运动的两个口号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提到的“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发生在哪一年,开始于哪个城市?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是什么?
(3)作为当代的中学生,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五四运动的什么精神?

材料:中国近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它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等。

(1)请分别指出与图一至图四相对应的历史事件。(8分)
(2)请从图三、图四中任选一事件。简述其在中国近代史进程中的作用。
(3)请依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化历程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