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由此可知
| A.耆英为其签约出卖国家主权的行为辩解 |
| B.清政府对鸦片战争的长远危害认识不清 |
| C.系列条约的签订达到了抚靖羁縻的目的 |
| D.清政府以签约展示天朝上国的外交诚信 |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直接目的是
| A.阻止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 B.限制国王的权力 |
| C.扩大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 | D.废除君主制 |
罗马法对后世最深远的影响是
| A.罗马法的历史学价值 | B.解决疑难案件的案例 |
| C.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观念 | D.留下大量的法律文献 |
到2006年底,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B.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
| C.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其主要特点是
| A.发展与邻国的外交关系 | B.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
| C.重点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外交关系 | D.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
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你认为邓小平最好的回答应该是
| A.建立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 B.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破除个人崇拜 |
| C.重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 D.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引进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