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克伦威尔的主要活动

军事
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击溃王军;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
政治
处死国王,建共和国;任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改善法律,有序行政
外交
颁布《航海条例》;进行英荷战争;
文化
扶持文教;宗教信仰自由
经济
积极发展工商业

材料二:凡外国商品输入英国,或英国商品输出到外国,只许用英国船装载或用输入国或输出国的船只装运,否则一律禁止输入英国。    
——《航海条例》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伦威尔提出《航海条例》的主要目的。针对该条例哪一国家作出的反应最为强烈?两国斗争的最终结果如何?
(2)克伦威尔就任护国公后,其政权性质是什么?克伦威尔采取的统治形式从本质上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在我们的时代,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纳萨尔尼·克鲁奇的《克伦威尔的历史》
(3)材料一中的哪些史实可以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材料四: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语日:“盖棺论定。”吾见有盖棺后数十年、数百年而论犹未定者矣。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论人者将乌从而鉴之?
————梁启超《李鸿章传》
(4)材料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并说明影响人们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有哪些?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日本的对外扩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表内容,回答问题:
《封建王朝兴亡表》(部分)

王朝
起讫时间与换代方法
享年

前221~前207年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被秦末农民
大起义推翻,二世而亡
15年
西汉
前202~公元9年 由王莽禅代
212年
东汉
25~220年
为黄巾农民大起义瓦解,由曹魏禅代
196年
三国
220~280年 蜀亡于魏(263年)
魏由西晋禅代(266) 吴亡于西晋(280)
61年
西晋
266~316年 亡于匈奴族所建的汉
51年
东晋
南北朝
317~589年
北周禅代于隋(581),陈亡于隋
273年

581~618 年 亡于隋末农民大起义中江都兵变,二世而亡
38年

618~907年 为黄巢农民大起义瓦解,由朱温后梁取代
290年
五代
907~960年 赵匡胤借兵变禅代后周
54年
北宋
960~1127年 亡于女真族所建的金
168年
南宋
1127~1276年 亡于蒙古族所建的元
150年


有人据上表内容得出的历史结论是王朝更替是简单的重复,而有人则认为是螺旋式上升。评论关于王朝更替的某一种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正在热播的政论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再现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1918年
材料二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步骤。而其第一步现在已不是一般的民主主义,而是中国式的、特殊的、新式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义。……这个历史特点,并不是从鸦片战争以来就有了的,而是在后来,在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形成的。
——毛泽东《新民主义主义论》1940年
材料三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这个矛盾,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Bolshevism胜利”指的是什么事件?怎样理解该事件是“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结合所学指出,李大钊一文意味着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寻求救国之道上发生的重大转变。
(2)从任务、性质、领导者、前途四方指出中国的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特殊”之处。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中国革命出现这种“特殊性”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含义。结合所学,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上的主要表现。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根据国情,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是改革开放35年来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经验总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税赋平。平斗桶权衡丈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家给人足。
材料二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其三为审判机能。”
材料三 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这一点许多国家21世纪初还未实现。这个国家不是一个“假国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他们如果得不到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就无法执政。俾斯麦推行过迫害社会民主党的《反社会主义法》,但同时社会民主党的领袖仍然可以在国会慷慨激昂地声讨与反击俾斯麦的进攻(这在集权国家是无法想象的)……1888年后五年一次的大选,大大推动了民众的政治化。另外,德意志帝国还存在新闻自由。正是在这种自由的气氛中,不称职的威廉二世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抨击与讥笑。1908年,国会又通过了《帝国结社法》。
——景德祥《重新审视德意志帝国的现代化》
材料四孙中山在1911年巴黎的演讲中说:“中国……面积实较全欧大。各省气候不同,故人民之习惯性质亦各随而有差异。似此情势,于政治上万不宜于中央集权,倘用北美联邦制度,最为相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内容及其对秦国转型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孟德斯鸠是怎样发展亚里士多德理论的?美国《1787年宪法》又是怎样实践孟德斯鸠理论的?
(3)概括材料三德意志帝国政治民主化的成就。
(4)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四孙中山的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占据了支配地位,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也们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家们批判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个人的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求知的理念。所有这些都对天主教会的统治产生了巨大冲击。
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的国家作支撑。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材料二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身,正如……所写的:“义人必因信得生”),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思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
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两人的基本思想分别是什么?其共同点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
——[德]利普斯《事物的起源》
材料二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谈谈四大发明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4分
(2)古代科学家在改进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
(3)通过对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思考,你对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一定又有了新的认识。请写出来。1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