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人仁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①……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甲乙两文的作者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他们同属       (朝代)。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每空1分)
⑴予尝古仁人之心(      )              ⑵饮少醉   (      )
⑶不物喜       (      )              ⑷杂然而前者(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用议论的方式把古仁人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进行对比,抒发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政治抱负。
B.乙文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一幅太守与众人游宴的图景,,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C.乙文中“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借酒浇愁的样子。
D.甲文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指在朝廷为官,“退”指在京外做官。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                                                                        
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所见问题集锦之二
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谤讥 一作:谤议)
妻、客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而说话的语气不同,请简要分析。
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
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根据选段内容完成下联。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所见问题集锦之一
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谤讥 一作:谤议)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邹忌讽谏使齐王欣然接受,如换作直谏效果可想而知。邹忌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文中说“王曰:‘善。’”这里的“善”表明了齐威王什么态度?
文章写齐威王下令后有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秦观《龙井题名记》)
【注】①辨才:法号元静,和下文提到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②所遣篮舆:供雇佣的竹轿。③霁:雨过天晴。④酌:舀取。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以邀余入山()(2)以不时至,矣()
(3)夕()(4)足于惠因涧()
和“殆非人间之境”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心之所向 B.知之为知之
C.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也 D.至之市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谒 辨 才 于 朝 音 堂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品诗文之芳醇。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龙山雪
张岱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①,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②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③。坐久清冽,苍头④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⑤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选自《陶庵梦忆 (卷七)》
[注释]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②李岕(jiè)等五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③呆白:苍白。④苍头:指年纪大的伙计。⑤欱(hē):通“喝”。
【丙】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解释文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长堤一痕 ②大雪深三尺
③三鼓归 ④万径人踪
【甲】文中划线句“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俱”是“都”的意思,请从【乙】中找出一个和“俱”意思相同的字:
请用两个“/”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
“薄”有下列义项:

A.冷淡,不热情; B.土地不肥沃; C.轻微,少; D.稀薄。【乙】文中的“明月薄之”的“薄”应是什么意思?

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
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对【丙】文中“独钓寒江雪”一句的理解。
积累链接:《江雪》中的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其心性与境界与我们学过的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哪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写出这两句诗。

谢太傅寒雪口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撒盐空中差可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未若柳絮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下面句子的译文。
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⑵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等要素。
文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做评定,你觉得哪种好,好在哪?谢太傅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