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按要求完成10—14题。
【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解释加点的词语。(1)遽其舟(2)不亦乎(3)求剑若(4)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遽契舟/因释耒而守株
B.是吾剑所从坠/至
C.舟已行矣,剑不行/先自度其足,置之其坐
D.楚人有涉江/宋人有耕

翻译(1)是吾剑之所从坠。(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甲乙两文分别演化成了什么成语?这两则寓言讽刺了哪种人?
当你在船上,看见楚人“遽契其舟”,你会如何劝告他?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一)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 阮孝绪传(节选)
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乃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遂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节选自《南史选译·阮孝绪传》)
[注]①出继: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绵纩(kuá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古时守孝期间要穿麻衣,食素食。③颠覆:指王晏遭杀身之祸一事。④笳管: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⑤坐:因事入罪。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仿佛若有光()②便还家()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⑤闻者咸叹之()⑥孝绪之必至颠覆()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来问讯闻者叹异之
B.不知有汉穿篱逃匿
C.与外人间隔吐餐覆酱
D.此人一一具言所闻亲戚咸之惧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亲而不党,何坐之及?
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这寄寓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请结合选文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幼时记趣》选段 ,完成文后问题。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选段第一段写的是之趣,第二段写的是之趣。
解释加点字含义。
(1)常蹲(2)以土砾凸者为
(3)一癞蛤蟆也 (4)数十
翻译句子。
(1)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2)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划两处)
舌 一 吐 而 二 虫 尽 为 所 吞
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2分)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甲】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选自柳宗元《捕蛇者说》)
【乙】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地著:定居一地),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人之常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夫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廪:米仓。),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选自晁错《论贵粟疏》)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君将哀而之乎 ()(2)又安敢耶()
(3)人情一日不食则饥()(4)水旱()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2)明主知其然也。
甲乙两文都是封建社会的官员针对当时社会现状写的文章,他们的写作目的各是什么?他们的写作目的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处: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后面问题。(共13分)
【甲】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选自《晏子春秋》)
【乙】师旷①撞晋平公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②琴撞之。公披衽③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⑥?”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⑦,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④!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选自《韩非子》)【注释】①师旷:名旷,字子野,是春秋后期晋国宫廷中的盲乐师。②援:执持,拿。③衽:衣襟。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⑤除——除去。0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其实味不同
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A.其实味不同() B.叶徒相似。()
C.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 D.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选出与“齐人也,坐盗”中“坐”字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停车坐爱枫林晚 B.族诛连坐
C.其一犬坐于前 D.坐视不理

翻译下面的句子。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请你根据【乙】文内容展开想象,将不理平公躲避师旷“援琴撞之”的场面叙写出来。(要求:续写时要有晋平公的动作和神态描写)
晋平公话音刚落,
【甲】【乙】两文中,晏子和师旷都长于辞令,你更欣赏哪一个的说话艺术?请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选自《孟子》)
【注】①士师:古代的司法官。②治士:管理下属。③四境之内:指全国。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孟子齐宣王曰()
②冻馁其妻子()
也(比:反:)
⑵与例句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之楚游者

A.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B.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C.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D.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
翻译下列句子。
⑴王顾左右而言他。
⑵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从选文内容看,孟子对齐宣王有怎样的期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