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某中学语文教师对本届学生做了一次关于语文学习的调查。调查显示,80%的学生喜欢自由地沉浸于语文阅读与写作中,但75%的学生认为自己每天大部分时间忙于写数理化英语的各种习题,语文阅读和写作则草草完成。
材料二 2013年10月,北京市教委公布2016年中高考改革要点:①中考语文分值将由120分上调至150分;②高考语文分值将由150分提高到180分。语文学科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联系现实,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北京市教委中高考改革的原因,并站在学生的角度,给学校提出两条能激发大家学习语文兴趣的措施。
读语段,悍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依次填写)。
春天的三台山,佳木葱茏,芳草如yīn( ),花海浩荡,碧波粼 粼。游人cháng( )徉其间,流连忘返,情不自禁( )地拿起相机,记录下一个个美丽的画面。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迎接晨曦 (),不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是人对自然的阅读,更是太自然以其神奇作用于人的一轮撞击。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完成一次对视,有机会深情地打量自己,获得对个体亚细nì ()、清新的感受。它意味着一次洗礼,一桩被照耀()和沐浴的仪式.它赋yǔ()生命以新的索引、知觉,新的闪念、启示与发现……
(摘自王开岭《精神明亮的人》)
。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北国早春,山野的杏花先开,那干瘦乌黑的枝条上绽放出明亮的粉色花朵,生意盎然。但远看那山坡上一簇簇的杏花,一团团白灰灰的,被()在灰暗的土石中,倒像是癞秃头上的疮疤。花,宜近看不宜远看;树,依凭体态之美,才宜于远看。鲜艳的碧桃,远看不过是一堆红色灌木,失其妖娆;牡丹、芍药,远看也不见其丰满华贵之态,只呈点点嫣红了。所以,中国传统绘画中画花大都表现折枝花卉,取花瓣转折之柔和,如亲其肌肤,闻其芬芳。
鲜花令人珍惜,花比青春,年华易逝,虽然花期苦短,但是这实在是人生千古憾事。为了赋予短暂的花期以恒久深远的含义,人们赞美莲是花之君子,兰为空谷佳丽, ……其实正是生命的轮回,促成了人间的缤纷多彩。
(1)文中括号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衬托依托鲜嫩鲜艳
① ②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3)根据上下文,仿照“兰为空谷佳丽”这一句子,为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
把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括号内。
商务印书馆今年3月付梓()出版了《草木情缘: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作者描绘了中国古典文学中色彩斑lán()的植物世界,解析不同时代有着jiǒng()异名称与寓意的植物风zī(),并追溯植物引进中国的脉络(),厘清文学作品的写实与想像。(中国社会科学网)
(1)听读词语,请用正楷或行楷书写在田字格里。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2)听读下面一则小幽默,回答相关问题。
有一天,学校邀请家长到校观摩听课。一上课,学生们全体起立,齐声喊道:“老师好!”
老师认为学生也应向在场的家长问好,便提醒道:“还有家长呢?”学生们还没反应过来。家长们一齐站起来,大声说:“老师好!”
①“还有家长呢?”老师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②如果你是这垃老师,面对此情此景你会怎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