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2)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情,也有人认为本词展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你认同哪种观点?结合词的下片,说说你的理由。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一词多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小题。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用了哪些手法?
有人说诗中的"闲"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方式有哪些呢?(方法规律提炼)

(校本课程阅读)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小题。
归嵩山作①
王维
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③。
[注]①这首诗是王维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③闭关:佛家闭门静修。
这首诗的情感写得很有层次,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情感变化。
诗歌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小题。
临江仙·暮春
宋赵长卿①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②,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③雨,疏柳断桥烟。
注:①赵长卿为宋朝宗室,本词作于“靖康”之难后,宗室南迁,定居临安。
②即是寒食节的夜晚,寒食节,是祭祀先人的时候。
③此处“南浦”,暗用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简要分析首句中“征鸿”的具体含义。
杜牧在《睦州四韵》的原句是“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本词却写到“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简析词人以“天”代“前”的艺术效果。
本词结尾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小题。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苏轼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题伯时画严子陵钓滩
黄庭坚
平生久要刘文叔,不肯为渠作三公。
能令汉家重九鼎,桐江波上一丝风。
【注】久要:旧交。刘文叔:指刘秀。三公:泛指高位。
比较苏黄二人所题诗在描绘对象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相映成趣水天相接的融合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的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邀游于洞庭之上。

关于这两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湖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两和谐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喻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湖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而生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