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制定了“十二五”规划,强化了民生优先的导向,推出了“改善民生十大行动计划”。 比如,在就业方面,5年内城镇新增就业4 500万人,把城镇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在收入分配方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以上,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在社会保障方面,进一步扩大城乡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 600万套(户)。
(1)运用“收入影响消费水平”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列举的三大“改善民生行动计划”是怎样影响居民消费的?
(2)根据所学“影响消费水平”的知识,谈谈应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共创人民美好幸福生活?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战略目标。1954年,从“摆脱落后和贫困”的实际出发,首次提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深入认识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继承和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针对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大量剩余农业人口、效率不高的传统工业等实际,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这些内涵不同的目标彰显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特征。其后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改革方面已成共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宣言书、动员令,表达了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与信心。“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可能关闭。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3)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一论断的依据。
作为湖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的湖南省茶叶集团有限公司,虽然只是在长沙周边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的信息化,也开始寻求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融合。通过目前已经建成信息系统,公司不仅实现了茶园管理、生产、物流的信息化,同时还可以将所有的生产信息提供给遍布世界各地的客户,供他们进行查询。
结合材料说明,如何用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居者有其屋”是人们共同的生活理想之一。但因房价上涨过快,“住房难”已经成为我国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我国中央政府出台了诸如“限价令”、“限购令”“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等一系列调控措施。2012年10月2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又出台了“限利令”,要求所有房企的利润不得超过10% 。某校高三(1)同学就我国房价上涨过快的现状、危害及解决方案展开了讨论:
甲同学认为“房价过快上涨,房企利润过高,不利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将危及我国的明天”
(1)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房价过快上涨,房企利润过高,不利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乙同学认为:“限利令是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昏招,应当尽快取缔。”
(2)请运用你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支持其观点。并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丙同学认为:“进一步增加财政支出,加大社会保障房建设力度”就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房价上涨过快、居民住房难的问题。
(3)请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材料一贸易保护主义既不利于本地经济发展和就业,更不利于推动世界经济早日复苏。
当前部分经济体借反倾销、“特保”之名,针对中国等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造成
恶劣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有识之士呼吁世界,共同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
材料二统计数据显示,在加入WTO的10年里,中国共遭反倾销调查510起,反补贴调
查43起,保障措施106起,特保措施33起。截至2010年,中国已经连续16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5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最多的国家。
(1)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世界各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理由。
(2)根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请你谈谈我国应如何应对日益严峻的贸易
保护主义及反倾销调查。
材料:目前社会上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些顺口溜:“工资不变应万变”,“张家有财一千万,九户邻居穷光蛋;平均起来算一算,家家都是钱百万。”“有钱的不想消费,想消费的没钱” “外国人喝牛奶结实,中国人喝牛奶结石”“生不起,剖腹一刀五千几;读不起,选个学校二万起;住不起,万元以上一平米”。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请你就如何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铿锵玫瑰,斗志男儿,逐鹿中原,力拔壮丽山河。万里长城,绵亘巍立,母亲黄河,千里滔滔,崛起民族的脊梁,夯实民族灵魂的基础。中华民族精神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与精髓,是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柱石,是伟大的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华民族在未来岁月中继往开来、永远开拓的强大精神动力。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当前弘扬民族精神具有什么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