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其中规定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区分,实现城乡自由流动,深化户籍改革。为了落实《意见》,国务院各部委要求,必须立足基本国情,积极稳妥推进,规范有序,坚持统筹配套,要不断扩大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城乡居民自主定居意愿,坚决防止把农民“拉进城”、“被落户”;要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承载能力,以及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因地制宜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
材料二:某地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重视文化建设,针对在文化生活中出现的“娱乐化”、“低俗化”等现象,坚持以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设立学习讲堂、民风廊、励志廊等,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促进了当地文化向更高精神层面的跃升;加大文化惠民工程的投入力度,让群众享有更多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挖掘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从“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和“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分析其蕴含的哲理。
(2)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材料二对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启示。
(3)试举你所在的地区文化惠民工程的一个实例,并用《文化生活》中扶持公益性事业的相关知识加以简要说明。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科学发展观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校高一(7)班召开了“聚焦中学生消费现象”的主题班会,在探讨对消费的认识时,甲、乙、丙同学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甲同学:“我自己的手机我喜欢就行了,管它是否时尚主流,管它有没有摄像头去玩偷
拍,管它4 096色还是6万5色,它有个性,够反叛、跟我有feel,我就要它!”
乙同学:“食品消费,向广告看齐;人情消费,向父母看齐;服装消费,向名牌看齐;
美容消费,向明星看齐。”
丙同学:“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1)假如你是该班学生,根据班会的讨论,请你归纳,甲、乙、丙三位同学的见解分别受到哪种消费心理的影响?
(2)你认为中学生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要践行哪些原则。

每到冬季,蔬菜的价格都会比夏天高。2008年冬季,南方的一场大雪,给当地的蔬菜生产造成极大破坏,再加上雪灾对交通的影响,外地蔬菜运不进来,使当地蔬菜价格比夏季高出许多倍。
请分析导致当地蔬菜价格比夏天高得多的原因有哪些?

在坚持宏观调控政策不动摇,新增供应仍处于高位的2012年,虽然开发商还不至于遭遇大面积洗牌,但房价下跌似乎已成业内共识。2012年1月8日,“2012中国地产新视角高峰论坛”上,任志强、刘晓光和黄怒波等地产大佬纷纷亮出观点,认为降价是今年房地产市场大势所趋,争论的焦点也仅限于降幅多少而已。
请分析房产价格回落对人们生活和房地产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一2020年)》。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科学规划实施,坚持因地制宜,推进试点示范,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材料二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土地被闲置。一种叫做家庭农场的新型现代化农业经营模式出现。A县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培育和发展现代家庭农场,把农村闲置土地整合,使农户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有效地提升了农业主体的经营能力。
材料三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细”就是要细化,要直入头脑,要沉淀心中,只有发自内心接受,才能真正自觉行动;“小”就是要从小事做起,从个人做起,坚持不懈抓养成,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实”就是要行动,就是不能玩虚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l)根据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有关知识,分别谈谈“坚持因地制宜”和“推进试点示范”做法的哲学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知识,分析A县发展家庭农场的意义。
(3)结合材料三,分析说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工夫体现的哲学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广州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也是今天现代化海运的国际大港。中国丝绸的输出,早在公元前,便已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两条主线路,比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为悠久。历史上,中国航海家郑和携带大量丝绸、瓷器和铁器等赠品,率船队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空前交流与发展,对世界的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当前,顺应时势,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为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提供难得机遇,必将有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材料二如今,行走中的国人在旅途中留下了不同的印记,有的在感受汲取文明,有的却因不当的言行给文明的传播留下了难言的诘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提升行走文明是文化自觉的表现。从自然中感悟,从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感悟,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多样性文化交流、撞击和融合中去感悟,是一条文明提升的捷径。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客观性原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行走的中国人在旅途中会留下不同的印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