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入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的变化,确没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渐丧失逃生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据此回答下题。 “青蛙效应”说明的关于事物发展状态的哲理是( )
①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 ②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
③事物的质变就发生在无形的量变之中 ④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人可以避免“青蛙效应”在于能居安思危,并因“思所以危”而“安”,其哲学道理是( )
①认识“危”的条件、根源和前景是实现“安”的必要前提
②认识“危”的必然性,则可以安之若素、泰然处之
③认识“安”与“危”的依存、贯通关系,顺应和迎接安危转化的趋势
④认识“安”与“危”的包含、转化关系,努力实现转危为安的趋安避危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2013年11月18日,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9部门历时两年多联合编制完成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正式对外发布。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战略规划,对提高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综合能力意义重大。这一做法
①体现了人类能够改变规律造福人类
②说明了人类能够利用规律趋利避害
③表明了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证明了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在医学和心理学研究中存在所谓“安慰剂效应”,即医生在病人不知情的情况下,适当给病人一些不对症的“假药”(如葡萄糖、维生素),却能得到和真药一样甚至更好的效果。早在抗菌素发明以前,医生们就常常给病人服用一些明知无用的粉末,有时病人竟奇迹般地康复了,有的还平安地渡过了诸如鼠疫、猩红热等“鬼门关”。这告诉我们
①物质世界总会存在人们无法认知的领域与现象
②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是以具体条件为基本前提的
③发挥主体因素的调适功能是疾病治疗的重要方面
④必然性作为偶然性的累积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两位理论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和彼得·希格斯因希格斯玻色子的理论预言获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64年,他们分别提出希格斯机制与希格斯玻色子理论。这一理论预言为2011年、2012年的科学发现所证实。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过程表明
①认识可以先于实践而产生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③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④人们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创造出世界上不存在的物质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据统计,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至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如“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见)、dama(中国大妈)等已成为标准英文词组。从中我们感受到
①文化的影响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强
②不同的文化在传播和交融中渐趋同一
③汉语已成为标准英文的主要组成部分
④我们应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④ | D.②③ |
稳定是幸福的基石。要实现社会真正稳定,特别需要党和政府的“理性、包容和自信”,这有助于从根本上消除诸多不稳定因素,使社会更加和谐。为此
①各级党员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得谋求任何特权
②各级党委要切实提高执政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坚定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③公民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行使好法律赋予的各项民主权利
④政府机关要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增强服务意识,自觉接受监督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