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冯·丹因认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如图 6 所示相互影响的关系。据此你认为下列表述中合理的传导顺序为
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
A.①→③→④→② | B.④→①→③→② | C.①→②→③→④ | D.③→④→①→② |
一片秋叶随风飘落,宣告了其自然生命的终结。有人突发奇想,用现代工艺把叶子镶嵌在陶罐上,叶子获得了第二次生命,陶罐也因彩叶依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新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取得了"1+1>2"的良好效果。这一事例说明()
①秋叶和陶罐的价值随着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②新价值的创造改变了秋叶和陶罐的属性
③观念创新实现了秋叶和陶罐价值的增值
④秋叶和陶罐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
A. | ①③ | B. | ②③ | C. | ①④ | D. | ②④ |
科学家指出,"当黑洞或坍缩星等大型天体在太空加速时,会产生引力波。但由于它非常微弱,我们一直无法探测到"。科学家拟实施"激光干涉仪太空天线"实验,以探测这种引力波,科学家断言尚未探测到的引力波的存在,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其依据是()
A. | 尚未探测到的事物迟早要为实践证实其存在 | B. | 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
C. | 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具有预测功能 | D. | 建立在正确理论基础上的理性推测是可靠的 |
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
④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A. | ①② | B. | ①③ | C. | ①④ | D. | ②③ |
2007年中国海外并购交易总额为254亿美元,2008年跃升至500亿美元,2009年虽然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海外并购交易总额仍达到460亿美元。中国海外并购活跃说明()
A. |
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效果显著 |
B. |
中国海外投资成为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 |
C. |
海外投资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 |
D. |
海外投资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困难,主要表现为外部需求下降、出口贸易不畅,经济增速放缓、失业增加,通货膨胀预期正逐步形成等。据此回答:
(1)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应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是()
①加快企业资金周转速度,提高盈利水平
②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加快重点产业发展
③提高出口退税率,鼓励企业出口
④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扩大积累基金
A. |
①② |
B. |
①③ |
C. |
②③ |
D. |
②④ |
(2)在此背景下,作为微观经济活动主题的企业在短期内应()
①加大营销力度,加速资金回流
②采用先进技术,更新机器设备
③扩大生产规模,保证供应充分
④控制生产成本,改善财务状况
A. |
①② |
B. |
①④ |
C. |
②③ |
D. |
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