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6处)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眭夸,一名昶,赵郡高邑人也。祖迈,晋东海王越军谋掾,后没石勒为徐州刺史。父邃,字怀道,慕容宝中书令。夸少有大度,不拘小节,耽志书传,未曾以世务经心。好饮酒,浩然物表。年二十,遭父丧,须鬓致白,每一悲哭,闻者为之流涕。高尚不仕,寄情丘壑。同郡李顺愿与之交,夸拒而不许。邦国少长莫不惮之。少与崔浩为莫逆之交。浩为司徒,奏征为中郎,辞疾不赴。州郡逼遣,不得已,入京都,与浩相见。延留数日,唯饮酒谈叙平生,不及世利。浩每欲论屈之,竟不能发言,其见敬惮如此。浩后遂投诏书于夸怀,亦不开口。夸曰:“桃简,卿已为司徒,何足以此劳国士也?吾便于此将别。”桃简,浩小名。浩虑夸即还。时乘一骡,更无兼骑,乃以夸骡内之厩中,冀相维絷。夸遂托乡人输租者,谬为御车,乃得出关。浩知而叹曰:“眭夸独行士,本不应以小职辱之,又使其人杖策复路,吾当何辞以谢也!”时朝法甚峻,夸既私还,将有私归之咎。浩仍相左右,始得无坐。经年,送夸本骡,兼遗以所乘马,为书谢之。夸更不受其骡马,亦不复书。及浩诛,为之素服,受乡人吊唁,经一时乃止。叹曰:“崔公既死,谁能更容眭夸!”妇父巨鹿魏攀,当时名达之士,未尝备婿之礼,情同朋好。或人谓夸曰:“吾闻有大才者必居贵仕,子何独在桑梓乎?”遂著《知命论》以释之。及卒,葬日赴会者如市。无子。
(选自《北史 列传第七十八》)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夸少有大度大度:大的气度未曾以世务经心经心:放在心上
B.寄情丘壑丘壑:山水不及世利不及:不谈及
C.谬为御车御车:皇帝的车马亦不复书复书:回信
D.为之素服素服:(穿)丧服子何独在桑梓乎桑梓:家乡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夸拒而不许 ②惑而不从师
B.①其见敬惮如此 ②其皆出于此乎
C.①浩后遂投诏书于夸怀 ②于其身也,则耻焉
D.①冀相维絷 ②好自相扶将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眭夸的人品让许多人都对他表示敬畏,连他的好友崔浩在他面前都不敢轻易提起让他做官的事情。
B.崔浩想通过将眭夸的骡子扣留下来,使眭夸回不了家,以此拖延时间将眭夸留在朝廷,但结果却令他失望。
C.如果没有崔浩帮助开脱说情,崔浩本人很可能因为拒绝出任朝廷官职一事而受到朝廷的处罚。
D.眭夸认为官场险恶,厌恶官场。邀请他去做官的好友崔浩最后被诛杀,就证明了眭夸拒官富有远见。
8.把本卷文言文材料中的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夸遂托乡人输租者,谬为御车,乃得出关。
(2)浩仍相左右,始得无坐。
① 妇父巨鹿魏攀,当时名达之士,未尝备婿之礼,情同朋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21世纪教育网
孟 德 传
【宋】苏辙
(1)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2)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3)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书《孟德传》后
【宋】苏轼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囊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吐利胀懑,无所不至利:通“痢”,腹泻
B.逡巡弭耳而去弭:低垂
C.德自分死矣自分:自己料想
D.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庶几:差不多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明孟德“生存艰难”和“无所畏惧”的一组是
A.既为兵,不获如志惟山之深者往焉
B.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须臾奋跃,如将搏焉
C.一日十病十愈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D.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了解到它们大多有能辨识人气的习性。
B.宋孝孙认为孟德不像是恶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并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C.苏轼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外物感觉得到。
D.苏轼的《书<孟德传>后》写了一则小儿不知道怕虎而虎也没伤害小儿的故事。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2)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3)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
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汲黯字长儒,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急,复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故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净,择臣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借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憨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己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人失火,屋比延烧比:紧挨着
B、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振:通“赈”,救济
C、黯耻为令,病归故里病:生病
D、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内:朝廷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以庄见惮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①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②荆柯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淤期
C、①列于九卿②得复见将军于此
D、①公卿借为黯惧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使黯往视之称代前文的“东越相攻”
B、上贤而释之称代“汲黯”
C、择臣史而任之称代“择臣史”
D、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称代“田蚡”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汲黯处理问题灵活机动的一组是
①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②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③治官理民,好清净,择臣史而任之④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⑤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⑥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A、①③⑤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⑥
5、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汲黯为人正直敢言,“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尽管出任地方官,也仍然上书直陈皇帝的过错,招致皇上大怒,“变色而罢朝”。B、汲黯认为天子设置公卿之官,就是要求他们匡正数过,尽管自己官职低微,并非公卿,但也不应因爱身而使朝廷受辱。
C、汲黯为谒者,经常代表皇帝出巡各地所到之处,都极力维护皇帝的尊严,宣示皇上的恩德,因而即使“矫制”,皇上也并不怪罪。
D、汲黯为地方官,遵奉黄老之说,崇尚无为而治,自己从不理事,事无大小,一切凭借手下人处理。由于方法得当,“岁余,东海大治”。
6、将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
⑵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越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陈胜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等诸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①守。秦已破灭,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谴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②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为患。
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王之,自为功也。”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功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谴将军隆虑侯灶往击之。越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岁余,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役属焉,东西万余里。乃乘黄屋,左纛③,称制④,与中国侔⑤。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假:代理。②剖符:皇帝分封诸侯用的符信。③纛:古代军队里的大旗。④称制:自称皇帝。⑤侔:相等。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扰乱,未知所安扰乱:扰攘、动乱
B、且番禺负山险负:背靠
C、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被:给予
D、财物赂遗闽越遗: 遗产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南越尉任嚣病且死②吾攻赵,旦暮且下
B、①待诸侯变,会病甚②会使者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
C、①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
D、①岁余,高后崩,即罢兵②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3、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为无道,天下苦之称代前文的“秦为无道”
B、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称代前文的“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
C、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王之称代前文的“南越”
D、高后谴将军隆虑侯灶往击之称代前文的“赵佗”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赵佗能够“割据自立”的因素的一组是
①秦为无道,中国扰乱②恐盗兵侵地至此③番禺负山险,阻南海④颇有中原人相辅⑤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⑥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二世时,赵佗担任南海郡龙川县县令,是任嚣的下属;后得到任嚣的信任,代任南海郡尉的职务。
B、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由于中原百姓困苦,无暇他顾,被迫封赵佗为南越王,以保持南方的安定。
C、高后执政时期,禁止赵佗在边关设市进行铁器贸易,并派大军征讨赵佗,攻占了赵佗的好几座县城。
D、高后驾崩后,赵佗用财物收买百越各部落,使他们归附南越,进而扩展疆土,与汉朝天子分庭抗礼。
6、将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
⑵越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瓯篓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招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而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矣。若亲有严客,髡帣(juàn) 韝(gōu)蘜跽,侍酒于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chì)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 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选自《滑稽列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淫:荒淫
B.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益:更加
C.乃罢长夜之饮罢:停止
D.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卒然:终于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赵王与之精兵十万 B.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招髡赐之酒酒极则乱,乐极则悲C. 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D. 淳于髡说之以隐
侍酒于前,时赐余沥,以髡为诸侯主客
7.下列各项全都说明淳于髡“滑稽多辩”的一项是()
①仰天大笑,冠缨索绝 ②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③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 ④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 ⑤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⑥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
A.①②④⑥ 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个入赘女婿,身段矮小,滑稽善辩,屡次出使诸侯之国,从未受过屈辱。
B.齐威王在位时,喜好隐士,又逸乐无度,不管政事,文武百官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在旦夕。淳于髡就以隐士的身份来规劝讽谏齐威王。
C.齐威王八年,楚国派遣大军侵犯齐境。齐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请求救兵,赵王拨给他十万精兵.一千辆裹有皮革的战车。楚国听到这个消息,连夜退兵而去。
D.经过淳于髡的婉转劝说,威王停止了彻夜欢饮,并任用淳于髡为接待诸侯宾客的宾礼官。齐王宗室设置酒宴,淳于髡常常作陪。
9.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
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而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
②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