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诗歌赏析: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是说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
B.“问君何能尔”,“尔”的意思是“耳”,罢了。
C.“飞鸟相与还”,“相与还”是结伴而还,意思是飞鸟倦了也知道还家。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据此时此地的情景,也就是指隐居的田园生活。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此诗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及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
B.诗中的采菊、山气、夕阳、飞鸟,包含了无限诗情画意,它既不能用言语形容,又无须用言语形容,体现了作者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C.诗的语言婉曲含蓄,虽说“此中有真意”,又说“欲辩已忘言”,其实,“真意”就在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追求的“心远地自偏”的意境中。
D.这首诗创造了一个诗情、画意、哲理兼具的意境,既表达了作者的清高思想和恬静愉快的心情,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最能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哪个词?它也是全诗的诗眼。
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学常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完成以下各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这首散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前两句中的"聚"和"怒"妙在何处?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以“闲人”结尾,请简要谈谈你对“闲人”的理解。

《岳阳楼记》中写“迁客骚人”因景异而产生“悲”“喜”之情,试对其简要分析。

王维《使至塞上》诗中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历来为人所称道,其中“直”和“圆”两字用的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浣溪沙

(宋)张孝祥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 声里绣旗红。澹 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①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此词调名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②鞘(shāo):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③澹(dàn):恬静安然的样子。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上阕写边塞平原辽阔之景,还表明了此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B.

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晴空万里、水天相接、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

C.

"澹烟衰草有无中"不仅描写了极目远望之景,还表明了词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D.词的下阙抒写了北望中原之无限感慨感慨以及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悲凉心绪。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向是   

A.

词的上阕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角度写景,时节鲜明,色彩明丽。

B.

"一尊浊酒戍楼东"一句在下阙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

词的下阙抒发感慨,俨然可见一位爱国志士的形象。

D.这首词气势雄健,意蕴深厚,体现了豪放之词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