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浣溪沙
(宋)张孝祥 ①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 ②声里绣旗红。澹 ③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①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此词调名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②鞘(shāo):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③澹(dàn):恬静安然的样子。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词的上阕写边塞平原辽阔之景,还表明了此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
B. |
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晴空万里、水天相接、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 |
C. |
"澹烟衰草有无中"不仅描写了极目远望之景,还表明了词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
D.词的下阙抒写了北望中原之无限感慨感慨以及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悲凉心绪。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向是
A. |
词的上阕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角度写景,时节鲜明,色彩明丽。 |
B. |
"一尊浊酒戍楼东"一句在下阙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
C. |
词的下阙抒发感慨,俨然可见一位爱国志士的形象。 |
D.这首词气势雄健,意蕴深厚,体现了豪放之词风。
诗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共6分)
雨 过 山 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①去,闲着中庭栀子②花。
【注】①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称为浴蚕。
②栀(zhī)子:常绿灌木,春夏开白花,很香。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前两句“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所展现的山村图景。
古诗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着”二字有何妙处?
阅读文天祥《过零丁洋》,完成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体,感人至深。 |
B.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运用比喻,生动形象。 |
C.颈联运用“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典故,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对前途的忧虑。 |
D.尾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堪称千古绝唱。 |
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用了比喻,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柳絮,把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飘萍。 |
B.这两句是对偶,“山河破碎”与“身世浮沉”相对,“风飘絮”和“雨打萍”相对。 |
C.宋朝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
D.这两句诗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艰难危亡的形势,自己深感孤苦无依而顿生哀怨。 |
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时,回忆一生,感慨万千。以此起笔,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境。 |
B.颔联从横的方面渲染。作者在“萍”上著“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这“身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坎坷不平的一生。 |
C.五六句紧承前意,进一步渲染生发。这两句中,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体验交错在一起,回首当初的“惶恐”,还看今日的“零丁”,令诗人百感交集。 |
D.前六句,作者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至,哀怨之情汇聚为高潮,接下去两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激昂转为悲愤,由高亢转为压抑。 |
与本诗最后两句感情基调不相近的一项是
A.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B.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
C.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
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
古诗文阅读
(一)
房兵曹胡马
唐·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附陆游词: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3.有人说,这首诗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在情感的表达方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词内容做出分析。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 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 时的景物。
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山 行
〔清〕 姚 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注】蘼芜(míwú):香草名。
(1)第二句中的“窈窕”和“绿”用得新奇生动,请选择其中一个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