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赏析:阅读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完成下列各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精选了如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富有早春特征的景物。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与本诗的意境一致。
C.本诗流露出诗人喜爱之中隐含的惋惜之情。
D.尾联中“行不足”说明诗人看不够美景,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2)任选一联品析其如何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阮郎归 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1)词的上片采用 手法,突出了环境 的特点。
(2)试分析下片最后两句中“弄”和“碎”两字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对颈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与“圆”既在写景形态上形成了鲜明对照,又共同营造出一种荒寂、雄浑、寥廓的景象。
B.诗人笔下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感而不伤的情感基调,是典型的一壮景写情的手法。
C.该联景物既为下联景物的出场设定了特殊背景,又暗示了孤寂、感伤、前路茫然的悲观心态。
D.诗人用白描手法,借助对四种景物的描写,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奇异的塞外风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诗题。
B.颔联运用了对偶手法,以实景写作者行踪。
C.颈联写景很能代表盛唐边塞诗的特有气象。
D.尾联揭示了诗人此行路途艰辛,言有尽而意无穷。
(3)下面诗句不属于边塞诗的一项是
A.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D.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赠从弟(其二)
刘 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
(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入 直①
周必大
绿槐夹道集昏鸦,敕使传宣②坐赐茶。
归到玉堂③清不寐,月钩初上紫薇花。
【注释】①入直:入宫值班。诗人时任右丞相。②敕使传宣:皇帝派使者传令,召诗人询问国事。③玉堂:指翰林院。
(1)本诗写得简约、真挚。“敕使传宣”“ ”“归到玉堂”是直叙其事,“ ”是点睛之笔,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 的心情。
(2)请描述“月钩初上紫薇花”一句展现的画面。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各题。
牡丹
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①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②朝霞。
[注]①占断:独占②破:超出,胜过。
(1)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爱牡丹的两个原因。(2分)
(2)诗人写牡丹为什么要联系洛川神女?(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