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对颈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与“圆”既在写景形态上形成了鲜明对照,又共同营造出一种荒寂、雄浑、寥廓的景象。
B.诗人笔下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感而不伤的情感基调,是典型的一壮景写情的手法。
C.该联景物既为下联景物的出场设定了特殊背景,又暗示了孤寂、感伤、前路茫然的悲观心态。
D.诗人用白描手法,借助对四种景物的描写,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奇异的塞外风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诗题。
B.颔联运用了对偶手法,以实景写作者行踪。
C.颈联写景很能代表盛唐边塞诗的特有气象。
D.尾联揭示了诗人此行路途艰辛,言有尽而意无穷。
(3)下面诗句不属于边塞诗的一项是
A.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D.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B.全诗通过"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
C.颈联运用了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
D.这首诗意境雄浑,与王维晚年写的《竹里馆》那种清幽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2)有人说"归雁入胡天"中"归雁"是作者自比,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月夜忆舍弟 ①
杜 甫
戍鼓 ②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 ③未休兵。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
【注释】:①舍弟: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②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③况乃:何况,况且。
(1)下面诗句中与"月是故乡明"中的"月"这一意象的内涵完全不同的是第 ③ 句(只填写序号)。
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②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④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诗人从多种角度展开描写,请具体分析首联中听觉描写的作用。
(3)全诗情感不仅仅停留在思乡怀人层面,尾联情感进一步升华,请明确指出深层情感。
秋扇词
(唐)刘禹锡
莫道恩情无重来,人间荣谢递相催。
当时初入君怀袖,岂念寒炉有死灰。
(1)诗中" "表现了扇子得到珍爱。(不超过四个字)
(2)本诗对你的启示:① ;② 。
古诗文阅读
天末怀李白 ①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 ②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 ③,魑魅 ④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⑤.
【注释】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天末:天边。②君子:指李白。③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④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⑤汨罗:屈原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尽。
(1)下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古代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鸿雁几时有"中的"鸿雁"就因为有借雁足传信的说法,常常被用来借指书信。
B.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元素,本诗在"风""水"物象前分别添加"凉"和"秋"两字,形成意象,构建了共同的意境。
C."知人"是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作者视李白为知己,首联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表现出作者对李白的关切。
D."论世"也是一种重要的鉴赏方法。作者在动乱年代与李白一起被流放。所以才由李白的遭遇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感慨万千。
E.诗歌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一"憎"一"喜"的对比,主要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无尽感叹。
(2)诗人为什么说"应共冤魂语"?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古诗,回答各题。
春山望月
唐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首联在全诗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2)放飞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