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
送柴侍卿①(唐)王昌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流水通波接武冈②,送君不觉有离伤。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①侍御:官职名。②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送柴侍卿》中“明月何曾是两乡”所表达的情感和苏轼的“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 |
B.朋友离别在即,可王昌龄却说“送君不觉有离伤”,未免让人觉得有些薄情寡义。 |
C.《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旨在点题,引出了相互惜别的人物、地点、时令和友人要前往的目的地。 |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李白在楼前久久伫立,目送孟浩然乘船顺流而下,渐行渐远,船上的白帆逐渐消逝在遥远的水天相接处。 |
虽然两首都是离别诗,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
读下面元曲,完成(1)(2)题。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元)乔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
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说,远远看过去,瀑布就象是由天机织就的一幅白练,垂挂在高高的石壁上。 |
B.作者靠近瀑布时,飞沫就飘落到身上,让人感到有凉气袭来,觉得衣服太单薄了。 |
C.作者写瀑布,由远观转而写近景,声音与色彩兼备,写出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 |
D.全曲想象奇特,虽不见“瀑布”二字,但瀑布的奇特韵致却通过词句表现了出来。 |
(2)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瀑布?请举出两处并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①离情。
黄莺久住浑②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①系:jì,牵连。②浑:简直。
①诗中描写诗人搬家时___________的心情。
②请从写法上说说最后一句诗的妙处。
(一)(4分)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补充点评。(2分)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之情的自然流露。.完成随感。(2分)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6—25题。
(一)
田园乐
(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貌。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
.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
(4分)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
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___的特点。(2分)
、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