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
材料二: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中心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相辅相成,坚持两手抓,二者才会相得益彰。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和总任务是什么?
(2)材料中“党的中心工作”是指什么?
(3)在当前一切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工作,那么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什么?
在革命战争年代,有“五四精神”“红岩精神”“长征精神”激励人们舍生忘死;在新中国建设时期,有“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鼓舞人们忘我工作;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又不断涌现“抗洪精神”“航天精神”……不同的时代,我们的民族面临着不同的任务,也产生了不同的精神支撑。今天,我国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在呼唤着新的精神出现。
(1)请将这些精神加以提炼,归纳总结出民族精神的内容。
(2)在当今弘扬民族精神有何意义?
在社会中,我们每天面对许许多多的诱惑,接触到的事物也很多,各种各样的新潮娱乐、时尚服饰、热门读物、等等流行因素的存在,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对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学会明辨是非。
(1)我们经常接触到社会中的流行事物的途径有哪些,请举出三个来?
(2)我们要如何正确对待这些社会流行因素?
(3)当我们面对这些因素所带来的影响时我们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呢?
在心理咨询门诊部,一位女生说:“我总觉得同学们瞧不起我,是在故意孤立我。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我不敢参加集体活动,更怕抛头露面,我真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1)这位同学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2)如果你是她的同学,请你为她出出主意,帮助她走出这种心理。
进入中学后,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和繁重的学习任务,小伟一时很难适应,导致学习跟不上。为此,他感到压力很大,不知所措。
(1)请你谈谈初中学习生活与小学时有哪些不同。(至少回答三种不同)
(2)请为小伟如何尽快适应中学生活提几条好的建议。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发生6.5级地震。地震发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妥善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维护灾区社会稳定。“中国,挺住!”一个总理在几个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多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上百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永远都不会被打垮。“地震震毁了我们的家园,却震不垮我们的脊梁!”
(1)这里的“脊梁”指什么? (写出内涵)
(2)挺直我们的脊梁有什么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