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
|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
|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
|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
| 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
威廉·夏伊勒在《第三帝国的兴亡》中描述道“战马与坦克搏斗!骑兵的长枪与坦克的大炮对抗!……这是他们,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这里描述的是
| A.马恩河战役 | B.德国突袭波兰 |
| C.德国攻陷法国 | D.莫斯科之战 |
下图所示战争由于法西斯国家和反法西斯国家的广泛参与,被称为“小二战”。在这场战争中 
①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发展到了顶峰
②德、意派出大量军队直接参战
③苏联派出“国际纵队”同西班牙人民并肩作战
④美国商人向叛军供应了大量燃油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后,陆军发表了声明宣称“采取积极政策以革新国政,是陆军的一致要求。”随后,日本采取的“积极政策”有:①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②初步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 ③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自由 ④与德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下图是20世纪初某国际会议上签订的一份文件(节录),下列各项对图1内容评述正确的是
| A.使中国获得了独立的主权 |
| B.是对《凡尔赛和约》关于山东问题的重要修正 |
| C.使中国又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
| D.是对中国人民坚持八年抗日战争的尊重和认可 |
在巴黎和会上,争吵不休的战胜国却一致同意保留德国在东线的部队。这最有可能是为了
| A.确保法国的安全 | B.维系欧洲大陆均势 |
| C.遏制社会主义力量 | D.安抚德国抵触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