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放弃“一边倒”政策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学者评价说:“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削弱了华北抗日力量,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这一观点()

A.赞扬了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 B.低估了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
C.主张集中力量进行淞沪会战 D.主张以牺牲华北来确保华中

1919年10月,孙中山在公开演讲中说:“试观这次学生运动,于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效果,可知结合者强也。”此语表明 ( )

A.学生运动是救国的主要力量 B.全民团结才能产生巨大力量
C.工农结合是救国的唯一途径 D.国共团结合作才能挽救国家

历史教科书总结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对此某学生提出:“毛泽东出身农民,他却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书上明显错误。”对上述观点最合适的理解是

A.教科书只是出自某些专家的“一家之言”,结论不一定合理
B.教科书只是就一般规律作出判断,毛泽东是个特殊现象
C.太平天国运动和毛泽东所处的时代不同,结论差异合理
D.该学生对“农民阶级”这一概念理解片面,结论错误

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如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保卫华北,保卫黄河 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 ④还我山东,还我青岛。这些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

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体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历史倾向。但从内容上看,两者也存在共同的局限性,其表现有:①不能对当时社会矛盾做出正确认识 ②具有强烈的小农意识 ③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④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