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1月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封面主题为: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此期《时代》周刊封面主题的背景是( )
| A.1971年,周恩来秘密访问美国,促进中美关系正常化 |
| B.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 C.1971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实现历史性飞跃 |
| D.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极大提高 |
2011年5月德国“毒黄瓜事件”发生后,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纷纷宣布暂时禁止来自德国的黄瓜及相关产品入境。这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
| A.必须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 | B.必须坚持平等互利原则 |
| C.必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 D.必须坚决抵制全球化 |
由欧洲煤钢联营到欧洲共同体再到欧盟的出现,反映了西欧国家
| A.经济发展水平已无差别 | B.由经济合作走向政治合作 |
| C.由政治合作走向经济合作 | D.政治、经济、文化的统一 |
二战后,调整世界经济贸易与金融的三大支柱是
①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③布雷顿森林体系 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 A.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 | B.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 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普京在评价斯大林时认为:“从1924至1953年国家有了根本变化: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诚然,农民没有了,而我们大家都清楚记得有农业问题,特别是在最后阶段,排着长队购买食物等等。在这一领域所发生的一切,对农村没有起任何积极的作用。不过工业化确实实现了。”请问“对农村没有起任何积极的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 B.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
| C.苏联农业设备和经营方式落后 | D.苏联农业发展的起点比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