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平准书》记载,西汉初期“富商大贾或贮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焉。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偌国家之急,黎民重困”。这反映了
A.西汉初期商业势力还很弱小 |
B.地方封国势力不得不依赖商业势力 |
C.西汉政府非常重视商业的发展 |
D.中央政府对商业势力进行了有效控制 |
马基雅维利在《论李维》第一篇里说:“人们从来不会按照自己的利益做任何善事,除非是某种强制性的力量驱使他们去这么做。”还说:“饥饿和贫困使人勤劳,暴力的惩戒使人善良,使得人们达到善和正义的,正是强制的力量。”与其在人性论观点方面最相似的是
A.孔子 | B.孟子 |
C.李斯 | D.苏格拉底 |
下面所列均是孔子的主张,其中一项是直接针对执政者提出的。这一项是
A.“仁者爱人” | B.“有教无类” |
C.“克己复礼” | D.“使民以时” |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深刻影响。(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上述材料认为,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之一是
A.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的形成 |
B.贵族中的“士”阶层地位上升 |
C.社会形成重文轻武的氛围 |
D.教育不发达造成人才奇缺 |
“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材料中的“国初”是指
A.汉朝初年 | B.唐朝初年 |
C.宋朝初年 | D.明朝初年 |
《新唐书·百官制》:吏部尚书一人,正三品……掌文选勋封考课之政。据此判断,吏部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A.起草政令 | B.审核政令 |
C.掌管文教 | D.选拔官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