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的一天,美国一位12岁的小男孩正与他的伙伴们玩足球,一不小心,小男孩将邻居家的窗玻璃被击碎了。一位老人勃然大怒,要求小男孩赔偿1 5美元。闯了祸的小男,孩怯生生地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父亲。父亲掏出了钱,但严肃地对小男孩说:“这1 5美元我暂时借给你赔人家,不过你必须想法还给我。”从此,小男孩一边刻苦读书,一边用空闲时间打工挣钱。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终于挣到了1 5美元,并自豪地交给了他的父亲。父亲欣然拍着他的肩膀说:“一个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将来一定是会有出息的。”
许多年以后,这位男孩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他就是里根。
(1)请运用《行为与后果》的相关知识,说明材料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2)有人认为:只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是一个有责任的人。请你就此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3)入冬以来,由于风速较小,汽车尾气、工业粉尘、建筑施工扬尘、空调排放、烧烤产生的油烟等空气污染物扩散不畅,苏州等地雾霾天气日益增多,日趋严重。其实每个人都是颗粒污染物的直接或间接制造者,治理治霾,“全民有责”。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减少雾霾、建设美丽苏州做些什么?(3分,要求:建议要具体,至少三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开展了“家风是什么”的调查,而关于家风的回答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以下是一些同学所谈家风,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他们的家风进行点评。
| 同学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些话说得多好呀!传承家风要善于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样就能少走弯路,省些力气。 |
例:挖掘传统文化宝藏的家风说明了: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我们要继承和发展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 |
| 同学乙:吃多少做多少,不允许剩菜剩饭,外出吃饭吃不完的也要打包。“光盘行动”在我家是长期实行的。 |
“光盘行动”的家风说明了: |
| 同学丙:奶奶住院,爸妈彻夜相伴,从他们身上我体会出了在家里每个人都要各尽其责。 |
“各尽其责”的家风说明了: |
| 你的家风是: |
你的家风说明了: |
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产量占世界第一的产品近300个,但科技创新不足、附加值低。例如高铁里程世界第一,但高铁车轴没有一根是中国制造。由于我国制造企业多数不掌握核心技术,缺乏创新,2013年平均卖出100元工业产品只能赚5块多的微薄利润。
材料二:索契冬奥会一大增光增色的主角,是来自深圳某科技公司的高端LED显示屏。该公司凭借其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及创新能力,主推的高端显示产品,成为体育赛场上的LED显示屏“擂主”,承接了一届又一届大型赛事。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结合材料二,请给“中国制造”变为“中国智造”出谋划策。(至少两点)
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人都是PM2.5的受害者,也是PM2.5的制造者”,针对北京出现的雾霾天气,在2014年春节来临之际,北京市政府发出倡议,呼吁市民“少燃放一组烟花爆竹、多呼吸一口新鲜空气”,以更加绿色、安全的方式庆贺新春佳节的到来。
材料二:北京雾霾来源
| 周边传输 24.5% 农业焚烧 4.5% 本地扬尘 15.8% 机动车排放 22.2% 燃煤 16.7% 工业溶剂挥发 16.3% |
(1)你是如何理解“人人都是PM2.5的受害者,也是PM2.5的制造者”这句话的?
(2)针对材料二中“北京雾霾来源”,请给治理雾霾提出合理化建议。(至少两条)
2014年3月5日,学雷锋日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给“郭明义爱心团队”回信,对他们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给予充分肯定。一些中小学校也开展了学雷锋、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活动。据此回答问题。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②能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
③能杜绝社会上假丑恶的发生④能培育社会文明道德风尚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集体主义 | B.社会主义 | C.爱国主义 | D.为人民服务 |
下列体现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的是
①长征精神②大庆精神③井冈山精神④载人航天精神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材料一为了了解我国资源状况,某班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一次调查,通过查阅图书资料和网上搜索,他们获取如下资料:
| 资源类别 |
淡水 |
森林 |
| 人均占有量 |
世界平均水平的24% |
世界平均水平的13% |
| 利用状况 |
城市卫生间每年耗费上亿立方米,生产每公斤粮食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3倍 |
每年仅使用一次性筷子就要砍伐2500万棵树 |
材料二在学校公共场所随地吐痰.随地吐口香糖残渣.随地乱扔食品包装袋;下课了,一些同学吃完瓜子顺便反瓜子皮扔在地上。这严重损害了公共利益。
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2)看了上述数据,你有何启发?
(3)你能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
(4)请你评介材料二中的现象
(5)在公共生活中,中学生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