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3年11月20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就教育体制改革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有学上、上好学是国家的重要职责。
然而,当前初中生厌学、辍学情况较为突出。这是某校近几年辍学情况调查表。

调查发现,就苏州地区而言,除了少数学生因为经济的原因而辍学,更主要的是因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家长不支持。一些家长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只顾眼前利益。他们认为孩子上学就是乱扔钱,不如回家种田或外出打打工(见漫画)。
二是部分同学对学习悲观失望,毫无信心。这些学生也曾经努力过,但因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会自主学习,很少甚至从来没有体验过成功的快乐,便将兴趣转移,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辍学。
(1)请从国际竞争的角度说明国家为什么要重视教育问题。

(2)请你就所学的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说明不支持孩子上学的做法错误的理由。

(3)针对辍学产生的第二种情况,有人认为,只要学会了自主学习,就能获得成功的快乐,取得好成绩。请你用七年级上册第12、13课的有关知识谈谈看法。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十一五”期间,义乌发生了喜人巨变:截止2011年,义乌市场面积达到470万平方米;经营商位7万个;常驻外商人数13000多人;境外企业驻义代表处2332家,来义境外客商42.2万人次。建立进口商品馆,吸引55个国家的近3万种特色商品入驻。
材料二:“十二五”期间,义乌的城市规划建设将遵循“生态立市”方针,以打造宜商、宜居、宜游的国际商贸名城为目标,大力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全面提升城市发展建设品质。 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1)联系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中“义乌发生喜人巨变”的原因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谈谈确立“生态立市”,对义乌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3)为把义乌打造成“宜商、宜居、宜游的国际商贸名城”,你准备做些什么?

材料一:我国的资源储量和利用情况:

我国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量
占世界人均水平的比例
我国创造单位GDP能耗
为其他国家的倍数
石油
天然气
美 国
日 本
法 国
8.3%
4.1%
4.3倍
11.5倍
7.7倍

材料二:“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新兴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右图是一个发展循环经济的例子:
(1)请你结合材料一,说明目前我国的资源形势及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图中的这种发展模式体现了什么发展战略?图中说“循环经济,无疑是一个美丽的圆。”请你说说它的“美”在何处?
(3)要让循环经济之“圆”转起来,在日常生活中除了
材料二图中描述之外,我们还可以怎么做?(举出一例)

材料一: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图

【相关链接】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从一开始就占据了高起点,并处处体现中国特色。从“三垂一远”发射模式,到国际先进的、基于IP技术的“永远在线的航天测控网”;从神舟飞船具有中国特色的三仓方案,到中国首创的N﹢1的交会对接式……这一系列中国创造的新技术、新突破,引领中国航天事业不断跨越。使我国在短短19年间,就一跃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对接技术的国家。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我国对科技投入的经费30年增长40多倍,总量达到4570亿元。我国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同时,派出了大批留学生和各类人才到国外去学习、进修、做访问学者。这些人才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一和相关链接,说说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不断取得骄人的成就,再次印证了一个什么道理?
(2)简要说明材料一成就的取得与材料二之间的联系?
(3)面对科技创新成果层出不穷的时代,作为青少年的你将作何打算?

材料一:11月3日,胡锦涛主席在20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上讲话时指出:“今年是中国入世贸10周年。1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大。10年来,中国总计从海外进口达8.5万亿美元,为各国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
材料二:“十一五”期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累计达116806亿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6倍,贸易平衡状况不断改善,进出口贸易方式发生积极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坚持什么基本国策?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坚持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
(2)材料一、二中成就的取得,共同说明什么?

阅读下列漫画,回答问题:

(1)从漫画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漫画中的成就,有人认为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结果。你认为对吗?请说明理由。
(3)漫画中城乡居民“衣、住、行”的变化共同得益于党的哪些“富民政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