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某些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仅考虑原料、能源、劳动力)的依赖程度。判断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工业部门分别可能是( )
| A.炼铝、服装、家具制造 |
| B.炼铝、制糖、啤酒生产 |
| C.汽车、造船、水泥 |
| D.炼铜、奶制品、制鞋 |
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课题小组的研究报告显示,1952年,我国农业的劳动力容纳力已基本饱和,大体维持“一个人的活儿,一个人干”。假设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剩余劳动力增长率。结合下图回答小题。
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阶段,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阶段,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
| B.②阶段,人口暂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 |
| C.③阶段,人口处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阶段 |
| D.④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
依据图中信息,下列年份中,我国剩余劳动力增长率最高的是( )
| A.1958年 | B.1965年 |
| C.1975年 | D.1985年 |
在图示时期,大多数年份我国剩余劳动力增长率较高,这说明我国( )
| A.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提高 |
| B.人口出生率特别高 |
| C.城市经济发展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有限 |
| D.城市化进程大幅加快 |
下图为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某省南部局部沿海海岸变迁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对海岸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是( )
| A.逐步变暖 | B.先冷后暖 |
| C.逐步变冷 | D.先暖后冷 |
气候变化会对海岸变迁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
| A.海水侵蚀能力的变化 | B.极地冰川融冻速度的变化 |
| C.河流泥沙沉积速度的变化 | D.海岸地貌形态的变化 |
下图为广东部分地区产业转移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般来说,撤退性产业转移更多地表现为产业部分的、渐进的转移 |
| B.一般来说,扩张性产业转移更多地表现为产业整体的、彻底的转移 |
| C.撤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向外转移 |
| D.扩张性产业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及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 |
下列产业中,最有可能属于撤退性产业的是( )
| A.高分子合成工业 | B.电子工业 |
| C.航天工业 | D.纺织工业 |
下表示意我国某地多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读表完成小题。
| 月份 项目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 风力≥8 级的日数(天) |
1.5 |
1.9 |
3.7 |
5.6 |
3.6 |
1.0 |
0.6 |
0.3 |
0.4 |
0.8 |
1.4 |
0.6 |
| 平均气温(℃) |
-3.2 |
-0.7 |
6.4 |
13.7 |
21.2 |
26.0 |
27.3 |
26.3 |
20.6 |
14.4 |
6.3 |
-0.7 |
| 降水量(mm) |
3.3 |
7.3 |
9.1 |
43.2 |
33.3 |
54.5 |
247.3 |
166.8 |
48.9 |
26.2 |
26.0 |
3.5 |
若该地植被状况较差,则其扬沙天气多出现在( )
| A.1~3月 | B.3~5月 |
| C.7~9月 | D.10~12月 |
实际观测发现,该地5月份的光照条件优于7月份,其主要原因是( )
| 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 B.白昼时间长 |
| C.大气中云量较小 | D.地面温度较高 |
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变化。读图完成小题。
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产业是( )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
| B.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
|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
|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
造成该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增长过快 | B.区位选择变化 |
| C.职业收入差异 | D.产业结构升级 |
就地式城市化对当地的影响是( )
| A.加速区域中心城市的扩展 | B.扩大城乡之间经济的差异 |
| C.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 | D.不利于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