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雪域雏鹰,起飞在美丽的太湖南岸。菱湖中学从2002年9月开始招收西藏学生内地高中插班生。 2005年至今已有8届139名西藏学生参加高考,全部上本科录取线; 2013届44名高考毕业生中43名学生考上重点本科学校。
材料二:在2013年10月10日台湾庆祝双十节上,马英九表示,今天的台湾海峡已成为亚洲最和平的海峡、最繁荣的通道。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两岸关系不是国际关系。两岸应深化交流互动,增进政治互信和人民福祉,共同为两岸合作,振兴中华,再创新高峰。
(1)请你从民族关系的角度谈谈菱湖中学开设西藏班的意义。如果你明年成为菱湖中学的学生,你将怎样跟他们友好相处?
(2)马英九在台湾庆祝双十节上的讲话,体现了发展两岸关系的基础是什么?请运用材料原文说明。
(3)今天的台湾海峡已成为亚洲最和平的海峡、最繁荣的通道,但在50年代,美国曾因一场战争派遣舰队侵入台湾海峡。这场战争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便点燃俄国革命的烈火。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愿把手指砍掉。”——《苏联史》
材料二:俄国19世纪60年代初和90年代初的统计数据表

年份
棉花加工(吨)
冶铁(吨)
1861年
30951
327610
1891年
171994
992210


材料三: “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却期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变成另一种东西。——林肯1858年的一次演说
材料四: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
请回答:
(1)下面是一道选择题,但没有题干,请根据你阅读材料一获得的认识,将它补充完整。同时在后面的括号内写上答案。
题干:答案()
A、发展资本主义 B、对外侵略扩张 C、增强军事实力 D、避免人民革命
(2)材料二反映的现象与1861年改革有什么联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内战以北方胜利而告终,它对美国历史产生了什么深远的影响?
(4) 材料四体现的主要治国思想是“工业兴国”。你认为明治维新哪些措施体现了“工业兴国”的治国思想? (2分)
(5)根据以上四则材料,说说战争和改革对历史发展有什么共同作用?

阅读材料
材料一14~17世纪,在欧洲出现了意义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冲破了天主教教会一千多年来对欧洲社会生活和人们精神世界的统治,淡化了神的主宰地位,强调人性的解放,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
材料二“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则一切便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节录)
材料三“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指什么?这场运动有何意义?
(2)材料二体现了孟德斯鸠的哪一学说?这一学说最早在哪一个国家成功实现?
(3)材料三的内容出自哪部文献?在其光辉思想的指引下,无产阶级为建立政权最早进行的一次探索实践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先进思想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近代历史上欧洲主导世界;现代历史上美国取代欧洲,影响力最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过去500年来,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生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第一次权力转移时西方世界(欧洲)崛起。西方的崛起进程始于15世纪,到18世纪末,这一进程大大地加快了……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它发生在19世纪行将结束之际……上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移,这次权力转移可称为“群雄竞起”。 ——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时代》
(1)15世纪有哪些事件的发展促进了欧洲的崛起?举两例说明。
(2)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与哪件事有直接因果关系?20世纪美国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请举两例说明。
(3)你认为我国在“第三次权力转移”过程中应如何把握历史机遇?

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格局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格局的显著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但还未完成的“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结构示意图。请在图中A、B处填上相应内容帮助他完成示意图,并纠正他原有示意图上的两处错误。

A:;B:
纠正:
下列是小明同学收集到的习近平主席2014年11月9日在北京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演讲中的两段话。根据这两段话小明提出了两个问题,请你来解答。
讲话一今天的亚太,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能源革命蓄势待发,亚太经济体相互联系日益紧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更加凸显。
讲话二今天的亚太,也面临方方面面的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后续影响尚未完全消除,一些经济体的复苏仍然脆弱……
(2)“今天的亚太,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那么,与亚太经合组织性质相同的国际或区域性组织还有哪些呢?由讲话二及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有哪些不利影响?
(3)学习历史最终目的之一是获取感悟,启迪今天。面对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你认为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阅读下列图片、文字材料后回答问题:
图片材料: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分别是哪两种交通工具?这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者分别是谁?
(2)这两种交通工具分别以什么为动力?它们的发明有什么重要意义?
(3)图一、图二的交通工具与图三反映的雾霾现象有什么联系?为此,我们生活中应养成什么良好的习惯才能使现代人摆脱“口罩之苦”?
文字材料:
材料一
1959年美国英格伯格和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机器人的历史才真正开始!
2014年11月24日,浙江宁波一家餐厅推出了机器人送餐服务(见图)。"她们"端着顾客点的食物,在餐厅里滑行前进,到点餐的餐桌,会自动停下来,用普通话向顾客播报“您点的餐,请慢用”。

新奇的创意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体验。
材料二机器人可以是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和仿生学的产物。
(4)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应该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材料二说明此次科技革命的什么特点?
(5)科技革命潮流势不可挡,中学生如何才能成为未来科技潮流的“弄潮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