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500年以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中国也经历了一个“拒绝融入世界——被动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93年乾隆帝致英王乔治三世的敕谕:“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引自《粤海关志》卷二十三            
材料二:康有为说:“暨道光二十年,林文忠公始译洋报,为讲求外国情形之始。”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也称“林文忠公”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改编自冯宗辉《近代前期主要政治派别与中国文化的走向》
材料三:

(1)材料一表明清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到19世纪40年代出现了什么变化?用相关史实说明之。
(2)材料二中的“林文忠公”是谁?
(3)联系材料三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政治潮流是什么?为了顺应这股潮流、求得“中国之自由平等”,孙中山作了哪些努力?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以更加主动的姿态积极融入世界。试举一个具体实例。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明清的艺术成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改革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材料二: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征收赋税。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历史上的什么改革?
(2)材料二反映的改革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次改革发生时,中国在位的杰出的政治家是谁?
(3)以上材料反映的改革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读下图,回答问题:

(1)此图是美国独立战争形势图。图中B是此事件爆发的地点,它是什么地方?
(2)图中A是转折性质的战役的地点,它是什么地方?
(3)此事件的领导人是谁?
(4)此事件中发表的重要文献是什么?它的发表有什么意义?

材料一:当地居民都跑来崖边……有人给我们送来食物。有一个老人坐船前来……许多人都来到了,包括妇女在内,每个人都带些东西。
材料二: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与次之后,我回到了长勒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根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600英里长的小西班牙岛得到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他的居民纳贡。
请回答:
(1)当地居民指什么人?哥伦布称他们为什么人?(2分)
(2)从材料中找一句能典型反映哥伦布航海活动本质的话。
(3)从史料中可见当地居民对哥伦布一行采取了什么态度?
(4)欧洲殖民者后来又是怎样对待这些当地居民的?它揭示了什么?
(5)说说新航路开辟的意义是什么?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们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有明显的公共需要,经过合法手续,并事先给予公开的补偿,不得剥夺。”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出自哪个国家的法律文献?该文献的名称是什么?颁布该文献的机构是什么?
(2)这个国家此时爆发了革命,这次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3)该法律文献的进步性体现在哪里?

识读下列地图,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
(1)分别指出图一和图二所示的历史事件名称。(2分)
(2)图一和图二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分)
(3)图一和图二所示的历史事件分别对英国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