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1774年,当路易十六执政时,他所继承的是一个自路易十四时代就已经达到空前鼎盛的专制的王朝。……在大革命之前,欧洲国家几乎全部都是君主制和农奴制,而法国在14—15世纪就废除了农奴制。法国大革命前二十年,人口在增加,财富增长得更快……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候。”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经济繁荣加速了革命的爆发 |
B.专制社会里,君主改革容易带来危险 |
C.革命前法国的社会矛盾并不尖锐 |
D.经济繁荣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空气空前活跃,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下面哪一方面是这种局面形成的客观条件()
A.诸侯割据局面的影响 | B.封建制度已经确立 |
C.各国国君重视人才 | D.教育日益普及 |
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董仲舒著文说,灾异是天意的表达,应该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汉武帝召集群臣讨论,很多重臣愤怒的建议处死董仲舒,但汉武帝却赦免了他。这个故事说明()
A.董仲舒借题发挥,汉武帝宽宏大量 |
B.汉武帝内心不反对君主借天意行事 |
C.董仲舒言者无罪,诸大臣量刑不当 |
D.汉武帝相信天意不反对灾异天意说 |
下列关于董仲舒的思想评论不正确的是()
A.禁锢了人们的头脑,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是专制主义的表现 |
B.突出儒家主导地位,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
D.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
董仲舒政治思想的保守性主要体现在()
A.“大一统”思想 | B.“省徭役,宽民力” |
C.三纲五常 |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董仲舒对儒家学说做了较大的改造,其本质意图是()
A.向汉武帝谋求高官厚禄 | B.发扬光大儒家思想 |
C.使儒家学说适应统治的需要 | D.提醒当权者要实行仁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