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和参与辛亥革命的力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作为原来的统治者的士绅阶层,第二是以反对满族统治为宗旨的汉族民族主义者,第三是以推行现代民主共和为己任的革命者。相对而言,第三部分即立志推进民主共和的力量是最弱的。但组建新政权的任务却恰恰落在了这最弱的一部分力量的肩上。”之所以如此的主要原因是( )
| A.辛亥革命后实现了主要政治力量的大联合 |
| B.反对专制实行共和成为辛亥革命的旗帜 |
| C.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力 |
| D.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压倒了反满的民族革命 |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B.大众传媒的变迁 |
| C.思想领域的变化 | D.民主政治的发展 |
1945年,8年抗战取得最后胜利。但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永利公司经理李烛法无奈地称:“当年艰难辛苦而去,今日倾家荡产而回。”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官僚资本的重压 | B.外国资本的侵蚀 |
| C.封建官府的排挤 | D.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我国20世纪历史发展的方向,成为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最直接的源动力。下列史实不能体现以上观点的是
| A.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
| B.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 |
| C.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
| D.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因素,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其产生瓦解了自然经济 |
史书记载:1873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 A.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 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
| C.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 | 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
假设你是一位19世纪70年代投资企业的人,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最好投资于
| A.重工业 | B.轻工业 | C.农业 | D.军事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