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一直是中国人关注的重要对象之一,80年前,戴季陶所著的《日本论》中写到:“‘中国’这个题目上,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到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地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功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这真叫做‘思想上闭关自守’‘智识上的义和团’了。”这句话主要体现了作者
A.希望中国人最大限度地去亲近日本 |
B.认为日本人比中国人在对待对方上更明智 |
C.主张对日本加深了解,进行研究,做到知己知彼 |
D.认为义和团运动是思想上的闭关自守 |
下列用图示法表示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关系,正确的图示是
①冷战 ②杜鲁门主义③对西欧国家经济援助④成立北大西公约组织⑤朝鲜战争
下列两幅图分别是第聂伯河水电站和田纳西水利工程,关于两者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 | B.都由国家计划指导,拉动经济增长 |
C.都是“以工代赈”,扩大就业 | D.都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
据张君劢《史泰林治下之苏俄》载:“民国十七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这种做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了农民自主经营的积极性 | B.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
C.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 | D.奠定了国内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 |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 B.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 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 B.辛亥革命 | C.洋务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