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这段电文

A.证实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军队引发的偶然事件
B.是日军为掩盖九一八事变的虚假史料
C.是伪造的史料,歪曲了历史事实
D.虽然是日方一面之词,但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倾向的是()

A. 克己复礼 B. 礼法兼用
C. 民贵君轻 D. 选贤举能

"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该会议的召开()

A. 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
B. 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
C. 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
D. 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

"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 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 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 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 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预算结余或赤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1920~1940

A. 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
B. 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
C. 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
D. 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

对西方某一美术流派有这样的批判:它看不到未来,常常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因而与生活脱节,在把未来理想化的同时,有时也导致艺术家走向悲观的道路。据此推断这一流派是()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印象主义 D. 现代主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