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南非举行的第五次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等)会议上发表了题为《携手合作,共同发展》的主旨讲话,强调加强金砖国家合作,既为各成员国人民带来福祉,也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和责任。相信金砖国家在深化务实合作、加强伙伴关系等方面将取得新进展。下列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金砖国家的崛起促进了多极格局的形成 |
| B.金砖国家的崛起有利于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
| C.金砖国家的崛起壮大了发展中国家的力量 |
| D.金砖国家将会发展成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
下图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它们的使用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 A.重农抑商 | B.南稻北粟 | C.精耕细作 | D.男耕女织 |
《全球通史》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 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
| 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
| C.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
|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
图片是看得见的历史。下列两幅图片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它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
| A.睦邻友好 | 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 C.求同存异 | D.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
在一次迎国庆60周年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对选手提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如果你是选手,你应该选择
| 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
|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
|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 D.马克思、恩格斯理论和实践活动 |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
| A.国民革命的兴起 | B.土地革命的开展 |
| C.抗日战争的胜利 | D.战略反攻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