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古诗歌阅读。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矮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羁旅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古诗文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的景象,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的情态。
说说诗人偏爱菊的原因

古诗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3分
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4分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小题(4分)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上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翩翩两骑来是谁”“骑”应解释为。(2分)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心理刻画,表现了卖炭翁吃苦耐劳的精神。
B.“把”、“称”、“叱”、“牵”四个动词,描绘出宫使的蛮横。
C.“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悲愤心情。
D.用“半匹红绡一丈绫”换一车炭,揭露了当时宫市掠夺的本质。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由本诗衍化出的成语有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唐代诗人常见游历破山寺所写的一首题壁诗。
B.全诗描写了古寺凄清、寂寥、荒凉的环境特点。
C.全诗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
D.尾联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来映衬山寺宁静的气氛。

品读下面唐朝诗人王湾的一首诗,然后答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2分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3分
句子:
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