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墨者①有钜子②腹黄亨③,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④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黄亨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亨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注:①墨者:指墨家。②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家有成就的人称“钜子”。③腹黄亨:人名。战国时墨家学派领袖。】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2)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 下面对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钜子)忍受着私心来推行正义,钜子可以称得上是公卿了。 |
B.(钜子)忍受着割去自己所偏爱的来推行正义,钜子可以称得上是公卿了。 |
C.(钜子)忍受着割去自己所偏爱的来推行正义,钜子可以称得上大公无私了。 |
D.(钜子)忍受私心来推行正义,钜子可以称得上大公无私了。 |
谈谈你从腹黄亨身上得到怎样的启示?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1)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
(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
侯可字无可,华州华阴人。少倜傥不羁,以气节自许。既壮,尽易前好,笃志为学。随计①入京,里中醵金赆行②。比还,悉散其余与同举者,曰:“此金,乡里所以资应诏者也,不可以为他利。”且行,闻乡人病,念曰:“吾归,则彼死矣!”遂留不去。病者愈,辍己马载之,徒步而归。
知巴州化城县。巴俗尚鬼而废医,唯巫言是用,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可为约束,立制度,违者有罪,几变其习。
签书仪州判官。西夏寇边,使者使可按视,即以数十骑涉夏境,猝与之遇,亟分其骑为三四,令之曰:“建尔旗帜,旋山徐行。”夏人循环间见,疑以为诱骑不敢击。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说渭源羌酋输地八千顷,因城熟羊③以抚之。琦上其功。
可轻财乐义,急人之急,忧人之忧。与田颜为友。颜病重,千里求医,未归而颜死,目不瞑。人曰:“其待侯君乎?”且殓而可至,拊之乃瞑。颜无子,不克葬,可辛勤百营,鬻衣相役,卒葬之。方天寒,单衣以居,有馈白金者,顾颜之妹处室,举以佐其奁具。一日自远归,适友人郭行扣门曰:“吾父病,医邀钱百千,卖吾庐而不售。”可恻然,计橐中装④略当其数,尽与之。关中称其贤。
【注】①计:计吏,考察官吏的官员。 ②醵:聚集钱财;赆:临行时赠送礼物。
③熟羊:地名。 ④橐中装:指珠玉之类的财物。下列句中的“以”与“因城熟羊以抚之”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 ()
A.不以物喜 | B.而吾以捕蛇独存 |
C.以激怒其众 | D.醒能述以文者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侯可入京应诏,回乡后将钱全部分给其他同举者,将要走时又留下来照顾生病的乡人,显示出他自律不贪的良好品格。 |
B.侯可任地方官政绩卓著。在巴州化城时,订立规约制度,基本上改变了当地“尚鬼废医”“娶妇责财”等陋习。 |
C.西夏寇边时,使者派侯可巡视,侯可立即带领数十骑到了边境,他设计迷惑敌人有功,被韩琦推荐作了泾阳知县。 |
D.侯可的朋友去世,他“鬻衣相役”以葬,并用所“馈白金”为朋友未出嫁的妹妹置办嫁妆;友人父病无钱医治,侯可把自己的财物全给了他。其义举获得人们交口称赞。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比还 比: ②娶妇必责财 责:
③因城熟羊以抚之 城: ④急人之急 急:翻译下列句子。
(1)此金,乡里所以资应诏者也,不可以为他利。
(2)令之曰:“建尔旗帜,旋山徐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①,克之②;以封其子击③。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④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⑤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⑥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 】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名叫魏斯。中山:中山国,战国时小国。 在今河北北部,先后为魏国和赵国所灭。③击:魏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 ④任座:人名,与下文中的“翟璜”都是魏国的大臣。⑤趋:指快走。这里是任座见主子盛怒,只得惶恐走出。 ⑥向者:先前,刚才。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克之()‚君仁则臣直()翻译下面的句子。
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任座和翟璜各自表现出什么特点?
阅读《小石潭记》,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单,门人弟手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侯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筐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腾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窝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蕴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本文的作者是 代文学家 (人名)。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援疑质理()②礼愈至()
③持汤沃灌()④同舍生皆被绮绣()从作者的成长中我们不难看出,除勤奋刻苦外,他还有许多可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借鉴,请你把体会最深的两点写在下面。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青少年时期的作者所思所行尽在于这种"好"与"乐"中,选文部分写了他好学乐学的种种情形,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两件事。
作者谈及青少年时期"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时,运用肖像描写,分别描述了自己和同舍生的服饰,这是怎样的写法?他借此赠给马生的精神礼物是什么?
梁① 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公②,以布衣富侔国③,是必有奇智。”及召朱公问曰:“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④决是,奈何?”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王曰:“径与色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曰:“善。”故狱疑则从⑤去,赏疑则从与⑥。梁国大悦。
由此观之,墙薄则亟坏,缯⑦薄则亟裂,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国富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①梁:战国时魏国迁都大梁后的别称。②陶之朱公:范蠡帮助勾践灭吴雪耻后,乘扁舟,变姓名,后来到曹国的陶地,经商致富,号陶朱公。③侔(móu):等同。国:周代诸侯国,代指诸侯。④吾子:相当于“您”。⑤从:依从。去:去除。⑥与:赞许,奖赏。⑦缯(zēng):丝织品的总称。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群臣半以为当罪宋何罪之有 | B.以布衣富侔国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C.臣,鄙民也先帝不以臣卑鄙 | D.故狱疑则从去楚王问其故 |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朱公曰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结合文意,说说陶朱公回答梁王的有何用意?梁王听了之后怎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