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① 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公②,以布衣富侔国③,是必有奇智。”及召朱公问曰:“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④决是,奈何?”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王曰:“径与色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曰:“善。”故狱疑则从⑤去,赏疑则从与⑥。梁国大悦。
由此观之,墙薄则亟坏,缯⑦薄则亟裂,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国富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 (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①梁:战国时魏国迁都大梁后的别称。②陶之朱公:范蠡帮助勾践灭吴雪耻后,乘扁舟,变姓名,后来到曹国的陶地,经商致富,号陶朱公。③侔(móu):等同。国:周代诸侯国,代指诸侯。④吾子:相当于“您”。⑤从:依从。去:去除。⑥与:赞许,奖赏。⑦缯(zēng):丝织品的总称。
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群臣半以为当罪宋何罪之有 | B.以布衣富侔国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C.臣,鄙民也先帝不以臣卑鄙 | D.故狱疑则从去楚王问其故 |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朱公曰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
结合文意,说说陶朱公回答梁王的有何用意?梁王听了之后怎样做?
阅读文言文。
元祐①初,山谷②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日:“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③中,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⑤《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⑥,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释】①元祜:宋哲宗赵煦年号。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下文的“钱穆父”、“石杨休”都是人名。③绍圣:宋哲宗赵煦年号。④涪陵:地名。⑤怀素:唐代大法家,以善“狂草”出名。存世书迹《自叙》对后世影响很大。⑥不诬:不假: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2)始信穆父之言不诬翻译“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的意思。
山谷草法从“近于俗”到“下笔飞动”,是哪三个重要原因促成?请根据文中信息概括。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文。
①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头抢地耳(撞) | B.长跪而谢之曰(感谢) |
C.休祲降于天(不祥) | D.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曾经) |
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对其“潜台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
B.与臣而将四矣。 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
C.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倒下的尸体只有二人,流血不过五步之远,天下人也不用穿丧服。今日就是这样。 |
D.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安陵靠五十里的土地能够生存下来,只因为有先生你这样的勇士呀。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选段中,秦王的态度一倨一恭,形成鲜明对比,并相辅相成,有力揭示了秦王的复杂性格——既是强暴的、凶恶的,又是虚伪的、怯懦的。 |
B.选段是课文的重心,写得最为详细,以对话描写为主,刻画了唐雎不畏强权、大义凛然、镇定自若的英雄形象。 |
C.这段大意是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以“布衣之怒”对“士之怒”,并以死相逼,终使秦王理屈词穷,唐雎获得胜利。 |
D.唐雎说“与臣而将四矣”、“ 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暗示他将效法三士,刺杀秦王,也照应下文“挺剑而起”,说明唐雎言必信,行必果。 |
李存审出于寒微①,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②,四十年间,位极③将相。
其间出④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⑤者凡百余。”因授⑥以所出镞,命藏⑦之,曰:“尔曹⑧生于膏粱⑨,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子孙皆诺⑩。(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寒:贫困。微:地位低下。 ②乡里:此指家乡。 ③极:达到。 ④出:脱离。 ⑤镞(zú):箭头。 ⑥授:授给,给予。 ⑦藏:收藏,保存。 ⑧尔曹:你们。 ⑨膏粱:膏,肥肉;粱,精米。表示精美的膳食。 ⑩诺:答应。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尝戒诸子( )②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 ()
③因授以所出镞 ( )④命藏之( )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
(2)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有人为子孙留下丰厚家财,李存审却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留给孩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下文
唐临为官
唐临为万泉①丞②。县有囚十数人,皆因未入赋而系。会暮春时雨,乃耕作佳期。唐临白县令:“囚人亦有妻儿,无稼穑③何以活人,请出之。”令惧其逸,不许。唐临曰:“明公④若有所疑,吾自当其罪。”令因请假归乡。临悉召囚令归家耕作,并与之约:农事毕,皆归系所。囚等感恩,至时毕集县狱。临由是知名。【注释】①万泉:古县名。②丞:此处指辅助县令的从属官员。③稼穑:耕种与收获。④明公:对县令的尊称。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会暮春时雨()(2)吾自当其罪()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
A.“囚犯”因为没有缴纳赋税而系上绳子。 |
B.“囚犯”是因为没有缴纳赋税而被关押。 |
C.“囚犯”都是因为没有收入而被关押的。 |
D.“囚犯”因为没有收入不能缴税被关押。 |
县令“不许”的原因是“”。(用原文语言回答)
选文有关唐临的语言描写共两处,前者表现了唐临的想法,后者表现了唐临
的品格,“临由是知名”中的“是”指的是这件事。
阅读下文
陈涉世家(节选)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既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选文作者是,他是我国(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广故数言欲亡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不属于徒属“敬受命”原因的一项是
A.吴广“苦肉计”获得成功,激起了众士卒。 |
B.陈涉的鼓动分析,激发了众士卒求生欲望。 |
C.吴广一向爱护士卒,有一定群众基础。 |
D.吴广表达出自己要当王侯将相的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