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溶酶体是动物细胞中一种由膜构成的细胞器。溶酶体是一种动态结构,它不仅在不同类型细胞中形态大小不同,而且在同一类细胞的不同发育阶段也不相同。下图为溶酶体的生成及其作用的过程。据图回答:

(1)溶酶体是由________(细胞器)断裂产生的,内部含有________。
(2)溶酶体是细胞的________,其消化底物的来源有:一是自体________的细胞器;二是侵入细胞的________。
(3)生物膜是在原有膜的基础上,不断由新的脂质或蛋白质插入而逐渐增长的。磷脂是在________中合成的,可通过两种途径运送到各种膜结构中。第一种途径是通过磷脂转运蛋白。第二种方式是通过出芽和膜融合。由于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作用以及囊泡运输,使________和________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4)溶酶体的生成及其作用的过程,说明这些生物膜的____________很相似,在________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密切配合。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脑的高级功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山羊胡子的有无由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L和BS决定,其中BL和BS分别对应无胡子和有胡子,但BS在雄性中为显性,在雌性中为隐性。一只有胡子公羊和6只无胡子的母羊交配,生下6只小羊,其中3只为有胡子公羊,1只为无胡子公羊,1只为有胡子母羊,1只为无胡子母羊。回答下列问题:
(1)亲本公羊的基因型为 ,母羊中至少有________只基因型为BLBS
(2)子代有胡子公羊的基因型为
(3)亲本公羊与子代有胡子母羊交配,理论上生出的公羊中表现型为有胡子的概率是

下面是两个家庭关于甲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的遗传系谱图,已知其中一种遗传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1)甲病遗传方式为 染色体 性遗传病。乙病遗传方式为 染色体 性遗传病。
(2)2号家庭中,Ⅱ2产生的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的名称是 ,其细胞中的相关基因型为
(3)1号家庭中的Ⅱ2和2号家庭中Ⅱ3结婚,所生正常子女中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如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的__________,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
(2)图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______型曲线.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______(K1或者K2)。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中曲线,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______。
A.食物和天敌 B.气候和传染病
(5)在D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______会变小。

之前发生过森林火灾,焚毁所有林木。现有一位生态学者对该山区植被进行调查,得到部分数据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灾后该地区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
(2)若以大树(树龄>5年)的数量作为森林中树种优势度的指标,则目前该山区优势度指标最高的树种是__________。若此山区不受人为干扰,若干年后,上述四种植物中,优势度指标最高的是___________。
(3)火灾后该地区曾引入一种外地植物,引入物种的种群基因型频率变化如下表:

通过对该物种在引入前后种群基因频率的比较,请说明该物种在引入前后有没有发生进化?_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下图表示棉花根、芽、茎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请回答相关问题:
(1)比较图中三条曲线,能说明__________。
(2)若棉花幼苗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b,则最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应为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回答),二者的生长情况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_______________。
(3)某棉农获知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的原理后,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试图除去棉花叶片便于机械采收,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原因,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的、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做下图所示的处理,观察三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

①脱落酸能抑制________,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②根据科学实验原则,上图中X处应放置________,则乙、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
③预测三组植株的落叶情况,得出实验结论:
若________,则假设成立;
若________,则假设不成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